中国网11月30日讯 日前,重庆江津区德感街道南华康居小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已年过六旬的龚光荣夫妇和遗体捐献志愿者们身着白色体恤衫,鞠躬、默哀,目送重庆医科大学遗体接受站的车辆远去……
龚光荣发动大家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陶亚克 摄
对于龚光荣夫妇来说,这样的告别并不显得沉重。“挽救别人的生命,也是延长自己的生命。”每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投身遗体捐献公益事业,龚光荣的回答朴实而动人。从儿子捐献遗体,到夫妇二人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再到带动周边164名群众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他们用爱为生命续航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缘起 平凡家庭蕴藏不凡大爱
生于1958年的龚光荣,是一名从小听着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故事长大的热血青年,报效祖国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后来,龚光荣的儿子龚莜植出生,他从小教育儿子爱国爱家,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龚莜植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2006年,他光荣入伍。在服役期间,龚莜植牢记双亲的教诲,努力学习、刻苦训练,这让龚光荣夫妇感到骄傲。两年后,义务兵生涯结束后的龚莜植捧着“优秀士兵”的奖状光荣退伍。
就在一家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不幸却悄然来临。2011年,工作不到三年的龚莜植不幸罹患淋巴细胞白血病,巨额的医疗费用花光了这个家庭的所有积蓄。为了给儿子治病,龚光荣不仅卖掉了江津城区的2套住房,还欠下了巨额债务。
龚光荣辅导居民填写申请捐赠资料。陶亚克 摄
辗转医治一年多的龚莜植自知治愈无望,向父母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爸爸,我生病一年多,得到了很多社会各界的捐助,我无以为报,就把器官和遗体捐了吧。”听到儿子的话,龚光荣沉默了。老伴李洪玉嚎啕大哭,死活都不同意儿子的请求。
“我当过兵,接受过国家的培养,把我的器官捐给更多需要的人不好吗?”龚莜植反复劝说父母。“你就当我在战场上牺牲了吧!”龚莜植“狠心”的一句话,最终说服了母亲。
2012年9月7日,27岁的龚莜植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按照儿子的遗愿,龚光荣夫妇向重庆医科大学捐献了龚莜植的遗体及眼角膜。4天后,龚莜植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让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一年后的清明节,走出悲痛的夫妇在纪念碑上看到了儿子的名字。“让咱一家三口的名字在纪念碑上团聚吧!”当天,面对儿子龚莜植和纪念碑上数千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夫妇二人下定决心。不久后,龚光荣、李洪玉前往江津区红十字会,正式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成为南华社区第一个签订遗体捐赠协议的家庭。
坚持 一言一行种下星星之火
“生活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这是龚光荣夫妇最真实的写照。
因给儿子治病卖掉了住房,龚光荣和妻子李洪玉搬进了位于德感街道南华社区的廉租房。
“虽然年龄大,但精神足、耐心好、热心肠!”说起龚光荣,南华社区党委书记白正中赞不绝口。他回忆,龚光荣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南华社区还没成立,龚光荣就发动群众,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天天夜里骑着摩托在小区义务巡逻。社区成立后,龚光荣当上了居民小组长,对群众就更加热心了。沟通协调矛盾纠纷、为居民救急救难、发动群众支持政府工作……
很快,儿子的事情被居民知道了。邻居们议论纷纷,背地里说龚光荣狠心。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龚光荣心里出现——何不借此机会,把遗体器官捐献这件事推广起来?
龚光荣所获的荣誉证书。陶亚克 摄
“最开始想着先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大家关系亲密些,不至于闹得太难堪,可谁知很多人还是难以接受。”不久后,夫妇俩带着资料到姐姐家宣传,没想到刚开口,姐姐全家都“黑了脸”,直接把他们赶出了家门。
尽管饱受打击,龚光荣却并没有气馁。“我要坚持把这件事干到底!”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遗体捐献公益事业,只有初中文化的龚光荣多次前往江津区红十字会拿资料、向工作人员请教,积极补习专业知识。
在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流程后,他又将群众眼中“犯忌讳”的语句编成“言子儿”,或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聊,或跑到小区院坝、滨江路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宣讲,降低大家对遗体捐献的“敏感度”。
就这样,在夫妇二人不懈努力下,乡亲们的态度从质疑到逐渐接受再到主动参与。春风化雨中,藩篱逐渐“解冻”,大家的观念也悄然转变。那一年,滕明德、周中全、陈安明、何高峰4位邻居成为龚光荣动员的首批遗体捐献志愿者。他们之中,最年长者57岁,最年幼者仅30岁。
期待 汇广博之爱为生命续航
提起送别儿子陈安明遗体时的情景,64岁的黄茂伦眼泪直流。她儿子5个月大的时候一次生病,落下了癫痫这种后遗症,语言、智力、行动都很困难,16岁开始就卧床不起,直到37岁去世,一直是黄茂伦照顾他。
在龚光荣的鼓励下,黄茂伦同意儿子陈安明于2016年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在儿子去世后的1个月里,黄茂伦天天以泪洗面,身体消瘦了近20斤。好在龚光荣和老伴时常前来陪伴安慰,她才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我和我儿子过得很苦,但我儿子的遗体捐献,可以帮助到其他人,可以促进医学研究,从而让更多人不像我们一样苦。”黄茂伦说,如今,她和她丈夫也已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从事遗体捐献宣传公益事业6年来,龚光荣夫妇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的行为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重庆十大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在他们狭小的房间,一本本精美的荣誉证书被收纳在一个箱子里。但夫妇二人真正压箱底的“宝贝”,却是一本薄薄的遗体捐献志愿者花名册。上面写着经他们动员、自愿捐献遗体的164位志愿者的名字。
“对我来说,最大的奖励就是更多人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龚光荣说。
左尧彬是重庆医科大学遗体接受站的负责人,尽管从事遗体接收工作已经40年,但他仍被龚光荣一家的精神深深感染。“龚老哥不仅自己全家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还发动更多人了解、参与了这项崇高伟大的事业。”
自龚光荣夫妇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关注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投身遗体捐献公益事业。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今,江津区共有1123人进行了器官和遗体捐献登记。
如今,龚光荣夫妇的生活清贫却充实,在每一位做出遗体捐献决定的志愿者和家人眼中,为另一个生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续航。(郭开星、李坤、程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