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办理“身后事”,竟要跑十几个部门——各界呼唤有关部门简政放权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追思逝者的传统节日。然而,近日有不少群众向半月谈记者反映,办理白事“悲加愁”,不仅费钱还费事。特别是办理逝者的“身后事”,一般情况下需要前往逝者原单位、卫生、民政、公安、村(居)委会、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房产、车管、公证、法院等十几个部门开具证明、办理手续,其中许多部门还要求提交几项或者十几项的“子材料”,极大加重了人民群众负担。群众希望,在中央大力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各级政府进一步推进改革,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亲人“身后事”更容易办理。
“犹如过关斩将,全部通关并非易事”
今年3月初,江西南昌市民周圆的爷爷去世了。可至今,家里还没有真正料理完爷爷的“身后事”。“爷爷去世后,先是按老家习俗办葬礼,摆了三天三夜流水席,然后开始跑各部门办证明,再跑银行办手续,商量分配遗产的事情。亲身经历后,我才知道原来办理白事这么费劲。”周圆说。
周圆的经历并非个案,许多人都有过白事“悲加愁”的经历。山东济南市殡葬协会副秘书长赵庆泉从业已有20多年时间。他告诉记者:“慌乱、悲伤,是失去亲人后的第一反应;接着是无助、发愁,不知道往下的事怎么办。这时候,就算有一个有经验的人指导,想彻底办完,至少也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
针对群众反映的这一情况,记者调研后发现,许多地方确实存在“身后事”办理时间长、程序繁琐等问题,涉及逝者原单位、卫生、民政、公安、村(居)委会、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房产、车管、公证、法院等10多个部门。
姜国忠是山东潍坊市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红旗网格党委书记,2002年至今,已协助社区内200多户居民办理过逝者“身后事”。她给记者细数了一遍流程:亲友去世后,需在医院结清账目,开具太平间“放行条”和一式三联的死亡证明;接着,要联系殡葬机构运送遗体至殡仪馆,择日举办告别仪式;火化遗体后领取火化证,将骨灰送到墓地安排下葬。接着,就要处理逝者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社保、医保、公积金、户籍等相关事宜。每一件事都需要到相关部门跑一趟,如果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逝者家属有分歧,还需到公证处、法院等部门去办理。
大多时候,每个部门还需要逝者家属提供几项甚至十几项相关材料。比如户籍事项,公民死亡后,户主、亲属或者村(居)委会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死亡公民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死亡证明材料办理。
银行所需手续也不少。中国建设银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原存款人去世后,可由合法继承人继承储户的存款。继承人需证明自己的身份,并持继承权证明书或人民法院判决书办理继承过户或支付、转存过户手续。若继承存款无争议,则提供原存款人的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遗产所有权公证,所有继承人携带身份证件亲自到场,无法到场的需提供经公证的书面委托书至开户行办理。若继承存款有争议,则需再提供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定书。
公积金办理也是如此。记者在济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上看到,按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条件提取公积金,除了准备提取公积金的几项常规材料外,还需提供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医院、公安部门或司法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及复印件,经公证部门公证的遗产继承证明;继承或遗赠有争议的,应提供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等法律文件原件及复印件。
“办理‘身后事’,犹如过关斩将,全部通关并非易事。”赵庆泉说,仅以一些部门需要的所有继承人到场或提供经公证的书面委托书为例,有的逝者亲属在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国家,办理这一手续就要花费大量时间。
办理“身后事”也应简政放权
据山东省民政厅统计,山东每年平均火化尸体近60万具,约占全国火化总量的十分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相关改革将会涉及更多人的利益。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7.8%。
在中央高度重视下,各地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方面的改革成效显著。然而,多名受访者认为,与处理逝者各种“身后事”有关的改革,距离人民群众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让“身后事”办理更方便。
“现在很多事情都能用手机、电脑在网上办理,办理‘身后事’也应该如此。”周圆说,比如火化证办理、车辆过户、亲属关系证明、抚恤金领取等手续,都应尽快实现网上办理,这样不仅能让逝者家属少跑路,也免去中途遗失证件补办的麻烦。
赵庆泉说,通常情况下,医院等单位会第一时间掌握逝者相关信息,希望涉及“身后事”办理的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让逝者相关情况能在第一时间被多个政府部门掌握,像“死亡证明”这样的材料就不用反复提交了,可以减轻逝者亲属办事负担。
此外,还有受访者建议,应在政府办事大厅一站式办理逝者“身后事”。姜国忠所在的山东潍坊市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红旗网格是当地殡葬改革典型,除了熟悉丧葬流程,尽量为逝者家庭节省开支外,这个社区还为当地居民开展了社保、抚恤金等“身后事”的代办业务。(半月谈记者 潘林青 叶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