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打造“舌尖上”的产业集群 重点布局火锅全产业链、特色预制菜、特医特膳食品三大产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1 18:21

12月6日,重庆(綦江)食品园区天海星大健康产业园,重庆唯怡饮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粒粒花生、核桃等坚果正沿着全自动生产线蜕变成一瓶瓶植物蛋白饮料……

有“火锅伴侣”之称的唯怡饮品,是綦江区正在打造的特色火锅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去年1月建成投产,去年全年实现产值2.7亿元;今年1—10月已实现产值3.2亿元。

綦江深耕食品产业赛道多年——重庆(綦江)食品园区成立于2007年,是全市唯一的专业食品工业园区,目前已入驻32家企业,2022年实现年产值近40亿元。今年,该区又提出到“十四五”末签约入驻企业达60家以上,实现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目标。

今年6月,重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确立“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三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綦江如何主动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实现量质跃升?近日,记者走进重庆(綦江)食品园区一探究竟。

老字号,新赛道

生产“金角·老四川”牛肉干的企业布局预制菜?没错!

走进位于重庆(綦江)食品园区的重庆金星股份有限公司新厂区,浓浓的肉干香味扑鼻而来。公司的产品展台上,摆放着五香牛肉、麻辣牛肉、风干牛肉、灯影牛肉等12个品类、200多个品种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展台上还出现了预制菜的身影——该公司今年开辟预制菜“赛道”的首发产品草本牛肉,开袋即食,还可根据消费者口味进行再加工。

金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老字号”产品“金角·老四川”系列牛肉干始创于1937年,先后获“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还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时代,“老字号”企业如何焕发新活力?企业将重庆(綦江)食品园区重点布局的特色预制菜产业作为新“赛道”,正加大研发投入,壮大专业研发团队,加紧研发一批预制菜拳头产品。

火锅全产业链、特色预制菜产业和特医特膳食品产业,正是綦江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独特饮食文化,通过行业“赛道”细分重点布局的三大产业。

“经过16年的发展积淀,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已十分清晰。”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火锅产业全产业链,基于园区30多家企业中一半以上与火锅相关作为基础,其中既有火锅底料、火锅伴侣,也有麻油、木瓜酵素等火锅产业链关联企业。2022年,园区内火锅类相关企业产值超过20亿元;再如预制菜产业,既有正加紧建设中的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也有老四川、斌憨憨、千百度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向预制菜产业转型;特医特膳食品产业方面,将通过已入驻园区的多家健康食品企业及研发机构,加快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合作,携手研发提升特医特膳及药食同源食品功能的健康食品。

让企业“轻装上阵”

重庆(綦江)食品园区天海星大健康产业园内,一条条银灰色的蒸汽输送管道横架在半空,从分布式能源站源源不断地通往各个厂区。

“这是我们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为企业减少前期投入,实现企业轻资产运营的措施之一。”綦江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永忠介绍,为减少企业投入,产业园内规划建设了重庆首个园区级分布式集中供应能源站,能为企业提供蒸汽、用电、供冷等能源需求。仅此一项,可为企业省下20%左右用能成本。

针对食品企业多是中小企业,前期投资普遍不高的特点,该园区在广泛走访食品企业和业界专家后,在天海星大健康产业园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正在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入驻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租用、订制或购买,让企业“轻装上阵”。比如火锅底料生产企业重庆斌憨憨食品有限公司便选择租用标准化厂房进行生产,从装修到投产仅用时3个月。

唯怡饮品是四川蓝剑饮品集团下属企业,2020年初落户綦江,在綦江建设年产10万吨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基地项目。“在綦江,我们实现了轻资产运营。”唯怡饮品负责人说,企业的厂房由园区“量身定制”,企业提供图纸和需求,园区建好交付。这种模式让企业腾出更多财力、精力去研究生产。

代永忠介绍,一开始,唯怡饮品预计建10万吨产能生产线需用地65亩,设计团队根据企业生产需求,一再优化设计方案。最终,企业仅用地47.36亩便建成了年产10万吨生产线,省下1/3用地。

数字化为传统产业赋能

麻辣火锅为啥浑汤,是火锅底料水分含量不同、胶质含量不同,还是煮食时操作不一?近日,麻辣食品工业(綦江)数字化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对麻辣火锅浑汤原因进行研究,解决火锅在熬煮过程中出现的油水混融问题。

这家专门研究“麻辣”的研究院是綦江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科技创新活动,增强綦江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綦江“麻辣”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綦江区在创新平台建设、孵化载体建设、科研项目立项、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支持,一批传统食品产业正通过数字化赋能开启升级之路。

在重庆斌憨憨食品有限公司炒制车间,一台台大型智能化炒锅正在翻炒辣椒、花椒等香料,车间内散发出浓郁的麻辣辛香。和传统火锅底料生产作坊人工炒料的热闹景象不同,这家由长沙大斌家集团投资建设的火锅底料生产基地通过自动化数字控制生产线实现机器人炒料、自动灌装、智能冷却、机器人码垛,偌大的车间里见不到几名工人。

依托自动化生产线,企业在成本控制、产品品质、生产效率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斌憨憨公司副总经理方金红说,以机器人炒料为例,通过数字设定炒锅转速、温度等指标,炒锅便可以自动翻炒,一名工人可以负责3口炒锅,生产出的底料口味也更加稳定。在冷却环节,通过引入全智能冷却设备,将过去需要3个小时的火锅底料冷却时间缩短为40分钟。“今年,公司已完成近5000吨火锅底料生产。3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4万吨,产值在8亿—10亿元。”

金星公司从綦江城区的老厂房搬迁新厂区后,同步建设了2条智能化生产线,具备年产牛肉干7500吨产能,牛肉干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均达到全国同行业内先进水平,2022年还成功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持续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打造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产业集群、企业集中的食品工业园区,到“十四五”末,重庆(綦江)食品园区将建设成为重庆最具辨识度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部特殊食品产业示范基地、重庆火锅全产业链基地。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