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点滴事 各个暖人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10:58

本报记者 王 晶

“谢谢香格里拉社区,特别感谢蒙古族网格员乌兰莹卓,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和调解,我和李姐可能就闹僵了。”6月28日一大早,西宁市城中区南川西路街道香格里拉社区蒙古族居民才女士来到社区,送上写有“心系老百姓,为民办实事”的锦旗。

5月下旬,家住香格里拉3期的才女士发现楼上李阿姨家的洗手间渗水,给自己造成了经济损失,二人协商未果,就赔偿问题发生纠纷。社区网格员乌兰莹卓通过微信“邻里牵手群”得知此事后,赶忙上门及时安抚才女士的情绪,并组织双方当事人在社区调解室开展调解。“额格其(蒙古语意为姐姐),我们坐下来好好谈,没什么事解决不了的……”乌兰莹卓利用语言优势变身“翻译官”,通过不断地举例子、讲事实、摆依据,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由李阿姨赔偿才女士的经济损失,矛盾纠纷得到温情化解。

“社区承载着人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美好期望。网格员既是邻里关系的润滑剂,又是民事纠纷的调解员,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网格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拉近社区各族群众的感情,促进大家团结融洽相处。”乌兰莹卓说。

成立“社区法律会诊站”、更换家庭智能水电表、安装小区电梯、落实各民族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优惠政策……香格里拉社区从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开展就业指导,主动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开展各类帮扶,想方设法为辖区各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关怀和温暖常伴身边。

青海三烧、藏式锅贴、手抓羊肉……6月7日,香格里拉社区“民族一家亲”活动现场,20多位汉、藏、撒拉等不同民族群众欢聚一堂,各自端来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拿手好菜,不一会儿,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摆满饭桌。

“大伙儿尝尝这道油焖大虾,这可是我新学的菜品,看看合胃口不?”“这道百合酿虾滑造型太漂亮了,我要拍照记录一下。”邻居们相坐一起感受这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席间,大家共同举杯,互祝端午安康,一阵阵欢声笑语洋溢出浓浓的幸福温情。

“色宁,明天。色宁,明天……”周末,社区活动室内传来整齐的诵读声,社区民族团结第三党支部朝鲜族书记李昌明正在给大家辅导。

今年71岁的李昌明通晓5种民族语言,他结合实际,从日常的相互问候、基本交流等方面开展口语教学,不断提升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此外,他还从服饰、饮食、节日等角度讲解各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倡导大家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受李昌明的影响,正读小学3年级的小孙女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民族语言,见到藏族老人说“代冒”(藏语意为你好),与蒙古族邻居打招呼说“他散拜闹”(蒙古语意为你好),邻里相处十分融洽。

开设“民族语言交流班”、举办“民族团结杯”象棋大赛、开展“唱红歌、颂党恩、谈感悟、念初心”主题活动……香格里拉社区紧抓宣传主线,组建一支由15名志愿者组成的“民族团结宣传队”,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弘扬民族工作及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事例等,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香格里拉社区是一个多民族嵌居式社区,居住着藏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群众。近年来,我们创新打造‘一推五带四结合’工作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同平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团一体化改革和邻里文化相结合,建立‘群众呼叫+网格吹哨+部门响应’机制,持续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香格里拉社区党委书记赵丽介绍。近年来,香格里拉社区荣获“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青海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西宁市社区石榴籽家园”等荣誉称号。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同心共筑温馨家园……在香格里拉社区,守望相助、邻里和谐的幸福画面随处可见,民族团结互助之花正在这片土地上绽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