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区整合寻亲资源、长期定向询问、线上线下宣传 温暖流浪者的回家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0 18:23

前不久,在区救助管理站,一名头发斑白的老人带着走失多日的儿子,不停地感谢工作人员。

老人得以寻回儿子,得益于区救助管理站建立的寻亲工作新机制。

A 村里来了流浪汉

事情还要从年前说起,1月6日晚上,关坝派出所接到群众的报警电话,称村里有一名流浪人员倒在地上。民警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发现该男子身着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民警与其沟通时,男子言语紊乱,疑似精神异常,无法得知身份信息。最终,民警决定将其护送至区救助管理站。

“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身上只穿着破烂的单衣、单裤和一双破洞鞋,说话模糊不清、目光呆滞,嘴里一直念叨着‘吃饭、吃饭’,看着让人心疼。”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曾建说,大家立即带他去洗澡、吃饭。待该男子吃饱穿暖后,精神状态稍微好些,嘟囔着说姓张,其他的说不清楚。经现场观察后,区救助站决定暂时安排他在站内隔离观察,称“无名氏”。

“无名氏”精神异常,难以沟通,身上又没有相关身份证明材料,为其寻亲,只能广撒网。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全区及周边区县滚动发布寻人公告,希望通过多方渠道帮其找到家人。

1月7日,綦江救助站传来好消息:“无名氏”疑似赶水镇人。可进一步核实消息,证实他并非綦江人,寻亲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1月9日,“无名氏”无故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也不好。为确保其身体健康,工作人员立即将他护送到医院。经过检查,发现“无名氏”的肺部、咽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由于他精神异常,需要24小时看护。我们只好白天夜晚两班倒,换人不换岗。”曾建说,有两名同志几乎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换班的护士误以为是张某的家人,称赞他们照顾周到。

B 跨省送回家

经过5天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无名氏”的病情好转。寻亲工作再次展开,公安部门通过人脸比对技术再三核实,发现“无名氏”高度疑似贵州省习水县张某的信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按照信息地址联系了习水县救助管理站,请求协查。经习水县救助站核查,该“无名氏”正是走失多日的张大宝。

随后,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联系张大宝的家人,确认信息,让流浪多日的张大宝顺利回到了温暖的家。

C 新机制助力100余人回家

区救助管理站站长唐庆明介绍,2016年以来,该救助站整合寻亲资源,组建专业队伍,建立了寻亲工作新机制:全国救助寻亲网推送、新媒体精准推送、媒体公告等方式发布寻亲信息;利用人脸比对技术和站际协作核对两种途径查找相似人员;长期定向询问,“一对一”长期询问无信息滞留人员,随时抓取有效线索,将碎片化的信息形成完整准确的线索链,达到寻亲目的。目前,区救助管理站通过该方式已帮助100余名流浪人员成功和家人团聚。

“点亮流浪乞讨人员的回家路是职责所在。”唐庆明说,下一步,区救助站将进一步完善寻亲工作机制,帮助流浪人员回家。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