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周敦颐合川到蓬安的足迹
申福建
我的家乡合川,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名垫江,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为合州,几经更改,民国二年(1913年),由合州改名为合川县。从此,无论区划如何调整,合川之名没有再变。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一路奔流,千里滔滔,在合川接纳渠江、涪江,于重庆市朝天门流入长江。三江交汇,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合川绽放出龙腾水跃、气象万千的江城气韵。
嘉陵江蓬安段风光(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儿时,从乡下到合川县城叫“上街”。跟着爷爷去卖菜,走出小南门,河对面小山上那个古色古香的亭子就呈现在眼前。爷爷告诉我,那是八角亭。
中学时,背诵过《爱莲说》,记住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但不知道您——作者周敦颐曾在合川为官兴学。初中二年级,班上组织到八角亭春游,不知何故,我没有参加。后来,外出读书工作。每次回到合川,到老街上走走,远远看见八角亭,想起和爷爷卖菜的日子,心里总会泛起涟漪,但从没有去过八角亭。
2010年,因工作原因到过蓬安,当地人带我夜游周子古镇,告诉我您曾经到此讲学,匆忙中没有多问。
蓬安周子古镇(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2021年五一节,新冠肺炎疫情趋于平稳,几个朋友邀约着到川北旅行,又到了周子古镇。我慢慢走,慢慢看,才知道您从合州到南部娶亲,途经蓬安,应邀在此讲学,留下千古佳话。
那一刻,我才知道,您曾为合州呕心沥血,是我跨越时代的父母官。您曾离我这么近,我却与您擦肩而过,错失几十年。于是,我试着走近您。
合州勤政兴学
您是湖南营道人,北宋理学家,中国理学鼻祖,获“道承孔孟,学启程朱”赞誉。嘉定十三年(1220年),被赐谥号为元公。淳祐元年(1241年),被封为汝南伯,在孔子庙中一同祭祀。黄庭坚称赞您“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中将您列为历代32位圣人中的第13位。
周子古镇濂溪祠中周敦颐塑像(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十一月,40岁的您升为太子中舍签书,调任合州(现重庆合川)判官。
初到合州,您深入街巷村野体恤民情,发现合州虽有1万多户人家,却无全州学府,读书氛围不浓,科考成绩不佳。为了给合州学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您决定兴办州学。
合州城嘉陵江对岸有一座小山,山上树木葱郁。一打听,原来这是乡绅张宗范的私家花园。于是,您泛舟过江,站在小山上,望着波光粼粼、百舸争流的宽阔江面,满心欢喜,这不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吗?
合川爱莲巷(申福建 供图)
您阐明办州学的重大意义,恳请张宗范捐出私家花园作为州学用地,并请他主持学政。张宗范为您的人品学识和重教兴学的诚心所打动,慨然应允。从此,私家花园变为官办学堂,朗朗的读书声掠过江面,燃起了合州人民对子孙的教育期盼。
开放办学,才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出智慧的火花。您带头登上讲台,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同时,利用自己的人脉广发邀请函,诚请天下文人学士前来传道授业,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等都曾站上州学讲台。一时间,读书蔚然成风,成效快速显现,每年都有学子高中进士,合州州学声名远播。
张宗范把这座小山命名为学士山,在山上建了一座八角亭,亭基为八边形,建有八面墙,开有四道门,亭身为三层建筑,层层逐檐上收,每层有八个飞檐,显得气势磅礴,寓意苦读、坚韧、成功的读书三重境界和学子来自四面八方、学识来自四面八方、学有所成走向四面八方的美好愿景。亭阁完工后,张宗范请您题写亭名“八角亭”。站在亭上,面对奔腾不息的嘉陵江,思绪万千,您挥毫写下“养心亭”三个大字,并意味深长地说:“人,贵在养心也。”
您特别喜爱养心亭,在此著书立说,写下宋代理学的开山之作———《养心亭记》。
养心亭记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
张子宗范有行有文,其居,背山而面水。山之麓构亭,甚清静。予偶至而爱之,因题曰“养心”。既谢,且求说,故书以勉。
您写的“养心”即修养心性。您认为,修养心性不仅要节制欲望,而且必须没有贪欲。没有贪欲,就能立真诚,明事理。有真诚的本性,就能成为贤人;明事理,就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所以,圣贤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修养心性才能达成。修养心性能有这样的作用,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
合川养心亭(申福建 供图)
您的“去人欲”,不是让人完全没有欲望,而是要去掉不正当、过度的欲望,与孟子的“寡欲”一脉相承,但超越了孟子“节制欲望”的境界。
您办事公道,一心为民,清廉正直,所以合州人民对您心悦诚服。《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六记载:“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在您调离时,合州人纷纷前来道别,士大夫皆以诗文相送,不久为您建起生祠。
下属铜梁县令吕陶对您为官合州作出中肯评价:“先生为政原则性非常强,抚而不柔。对善良百姓,表现出一种博爱与平易近人;对作奸犯科之人,却表现出一种威严,如快刀健斧;在拯救危难之际,却表现出敢做敢为勇于负责的精神”。
蓬安讲学传道
您与蓬安的缘分,源于一段婚姻。《蓬州志略》记载,“先生诣南部,谒尚书左丞蒲宗孟”。嘉祐四年(1059年),南充人蒲宗孟“从蜀江道于合,初见先生”。时年,蒲宗孟37岁,任夔州观察推官,即今重庆市奉节县主管各案公事的官员。从蒲宗孟后来所写《周敦颐墓碣铭》可以看出,蒲宗孟与您一见如故,畅叙三天三夜。是怎样的意气相投,才让你们如此相见恨晚?
周敦颐《爱莲说》(蓬州闲士摄于周子古镇濂溪祠,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1057年,您的长子周寿出生于合州,但不幸的是,妻子陆氏却于1058年病逝。既要履职尽责,又要养育儿子,您只能暗自悲伤。
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蒲宗孟觉得您与他待嫁的妹妹十分般配,称赞您——“世有斯人欤!真吾妹之敌也。”承诺要把妹妹许配给您。一个是饱学之士,一个是“明爽端淑,欲求配而未之得”的好姑娘,真是天赐良缘。
1060年,您乘船逆嘉陵江而上,准备到南部迎亲。当进入舟口(今蓬安县周子古镇)时,由于连日倾盆大雨,江水猛涨,一个又一个大浪扑向木船,木船颠来簸去,似乎马上就要倾覆。当地人冒着生命危险,齐心协力把船拉到岸边,才知道救了如雷贯耳的周敦颐。
爱莲说(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当地学子听说您来到蓬安,纷纷赶来,恳请您为大家讲学。盛情难却的您循循善诱,研肌析理,举一反三,让学子如痴如醉、茅塞顿开。从此,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蓬安学子前往合州向您请教,“就教于合者,岁数十辈”。
名标两地青史
光绪《蓬州志》卷四《邑聚篇》作如此记述:“州口在城东,溯行五里,渡嘉陵而达,在龙角山之隈,居民户六百三十五,乡居之民三千五十九,集期三六九,与州夹水而当通衢,故曰州口。舟所泊,故曰舟口。市场所集,故曰舟镇,或云濂溪周子之适合州,曾留讲学于此,士慕从之,多诣合,与之游,镇今有濂溪祠,曰周子镇者,存芳躅也。”
周子古镇濂溪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从“舟口”变为“州口”,又从“州口”演变为今天的“周子古镇”,那是对您到蓬安讲学的纪念,就是要让世世代代蓬安人记住,是您开启了蓬安的学风。
熙宁五年(1072年),您在江西创办濂溪书院,设堂讲学,收徒育人,将书院门前的小溪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
在周子古镇下河街,建有爱莲池、濂溪祠,塑您的像于祠中,四时祭祀,碑刻《爱莲说》《太极图说》于塑像两侧的墙壁上,命名为周子讲学处。爱莲池里荷叶青翠欲滴,摇曳的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走过曲曲折折的水榭廊桥,来到濂溪祠,凝望您温文儒雅的塑像,仿佛听见您抑扬顿挫的传经授道,那一刻,我在心里喊了声:“先生好!”
周子古镇下河街(蓬州闲士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周子古镇爱莲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2023年五一劳动节回到合川,满怀虔诚和期待,第一次拜谒养心亭。门楣上,“养心亭”三个潇洒飘逸的大字引人注目。遗憾没有开门,无法登高,但依然感受到养心亭的庄严雄伟。站在养心亭前,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座座长虹卧波般的桥梁映入眼帘,我在想,这圆了您当年的梦想吧?旁边的养心堂已成为危房,一片衰败。没有一个管理人员,仅有几个游人。寂寥空旷与热闹喧嚣的对比提醒我,养心先要静心,同时,也给我留下疑问,这是为什么呢?
合川养心亭远眺(申福建 供图)
南宋魏了翁出使川东时,为了“以民晚学归敬之意,且以承邦人无穷之思”,在合州瑞映山建了濂溪祠。如今,在文峰街改造过程中,重建濂溪祠,让南来北往的后辈纪念您、记住您。
明嘉靖十年(1531年),御史邱道隆在合州建濂溪书院,后改为合宗书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将“合宗书院”更名为“合州中学堂”,后又数易其名为“合川中学”,现在是重庆市的名校。
合川书院路(申福建 供图)
更让我诧异的是,我的母校合川瑞山中学,前身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大府安少卿为纪念您而创办的养心堂书馆。我也算是书馆后来的学子,当时懵懵懂懂的我和同学们在学校里打打闹闹,沐浴着厚重的历史积淀而不自知,先生可会笑话后学浅薄?
爱莲巷、书院街、书院路,这些纪念您的街巷,通过多年的建设,中间是黑化路面,两面是现代楼房,看似与其他街区无异,走过不知多少回,我从不知道与您相关。
走进濂溪祠、合川中学、瑞山中学,领悟您的思想,我知道,您超越了那个时代,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放慢脚步,走过您曾走过的路,一瞬间,我自动屏蔽了步履匆匆的人群和快速奔驰的车流,希望穿过历史的烟霞,与您平和稳重的脚步声合拍。这一个个纪念您的场所和设施,是合川人对您的深情,感谢您为合川涵养的文脉,这文脉源远流长,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合川濂溪祠(申福建 供图)
从此,我明白了,不能小瞧那些不起眼的小街小巷,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笔一画都是一座城市的记忆,都是历史和文化。
千里嘉陵江,两地“周子”情。合川、蓬安,心灵相通,都给予您持续恒久的最高礼遇。真希望两地整合资源,携手共进,在巴蜀大地上打造出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周敦颐纪念馆,让各界人士来接受教育,让孩子们来开展研学活动,把您的清廉思想、教育思想、理学思想传遍神州大地,激励华夏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嘉陵春晓》 水印木刻 谢梓文 作(图片来源:巴蜀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