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子声响众人合力 一块二养活一家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3 17:20

李方清曾当过抬石工,当初的号子,他至今仍记得。

旧时,朱沱运输常常为人力抬工,抬工主要为石料等笨重物品。抬工们为了统一步伐,渐渐地形成了石工号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再用人力抬物品,石工号子慢慢消失在长江河面上。2009年,石工号子被纳入了重庆市永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

“扛起就上坡哟,上坡大瓦房啊”永川朱沱镇,抬石工李方清抬着百十来斤的石头,一边喊着号子,一步步地往前挪。

汗水从他脸上大颗大颗落下,落在地面上,晕染了一大片。

这是二十多年前发生的事,可在66岁的李方清看来,这一幕宛若昨日。

李方清是土生土长的永川朱沱镇人,16岁开始,他便在朱沱镇当石匠,时不时也会“客串”,当当抬石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年轻男子眼中,抬石工是能赚钱的工作。

“干一天,一块二角钱哩。”李方清笑笑,“这可是高工资,可以养一家人了。”

在他的记忆里,村里大部分年轻男子都是抬石工,五六十个人左右。

村村抬石工里都有一个领头的,谁家要盖新房,谁家要打家具,就找领头的。

闲时,抬石工们在家干干农活、家务,一有活儿干,他们便摇身一变,成了抬石工。

常常是四人或两人一组,将几百斤的石头背在背上,一边喊着号子一边走着。

因为走在后面的人看不见路况,所以常常是前面报后面应。

比如下坡路,走在前面的人喊:“二流坡!”后边应:“慢慢梭~”

就算路上没有什么,抬石工们为了统一步伐,也会喊着“吔喂咗嘞嘿”、“哎呀哈咗嘞”等等号子。

走了三四米,便有另一组在前方等待,将石头交给那一组后,这一组便跑到前方,一边歇息一边等着这一组将石头运来。

这样一轮换着一轮,几百斤的石头被一点一点地抬到了目的地。

遇见需要石头多的时候,满山都是号子声,抬石工们通过号子,喊出心中的所想,通过号子来调节气息,储存力气。

在李方清的记忆中,当时没有木匠,家里的家具都由石头打造。印象最深的家具便是水缸了。

有人家建新房,水缸便是重要的家具之一,做水缸的石头又大又重,常常需要五六个人来抬。

“一个水缸,一米二长,一千多斤,要五六个人来抬。”李方清说,“这是我印象中抬过的最重的石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今石头都用机器来吊,抬石工这个工作也渐渐没有人做,但背着百十斤的石头一步步到目的地的场景,将一直保留在李方清这一代人的记忆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滢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