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道坦荡如砥,良田与工厂间杂而过。村口,一位老人说:“我跟他不是很熟,他平时都是匆匆地从那边径直走过……”顺着她的指向,我们到了乾叔的家里。
乾叔,生于1958年,常居江门新会司前镇雅山村,是一位传统的民间殡葬师。25年来,他为800多名逝者摆渡“最后一程”。
丧葬礼俗,古称“凶礼”,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大事。乾叔主持葬礼,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程序。停灵的方位、供品的摆放以及各色礼器的使用,都不容半点马虎。在合家举哀焚纸的时候,乾叔就站在一旁主持礼俗。
主持葬礼,常会瞥见逝者遗容。“我从来不会有心理上的负担,这是一份职业。我眼中只有礼俗。”
嘴上说只有礼俗,他也免不了为逝者落泪。
“有一个30岁左右去世的,他儿子一直在旁轻问‘爸爸,你在睡觉吗?’……”乾叔的眼睛往下凝视,捏着香烟的右手放在桌上,左手半抱身体,“有些人走的时候太年轻了,他们的孩子有些还只是婴儿……”
殡葬师,是人间与天堂的“摆渡者”,乾叔在灵堂见惯了人间百态。
“人生最重要就是健康、开心,凡事看开点。”乾叔说,他见过逝者家属互相搀扶,同舟共济;也见过家属为了遗产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人生必将走向终点,有钱难买寿延长,能和和气气、平平淡淡过就好,凡事不要太强求。”
乾叔师从父亲,他跟着父亲系统学习,掌握了“唱、读、讲”等技巧,会演奏哀乐礼器,熟悉本地风俗。“父亲从事这个行业73年,而我是从35岁开始,至今也有25年了,加起来将近百年。这种传统可以父传子承,代代相传下去。”他说。
乾叔膝下有四女一儿,也收了四五位徒弟。“一年下来,我主持‘白事’有30多场,年收入足够养家糊口。”乾叔希望儿子能成为自己职业的传承人,“年纪大了,现在最大的感触是辛苦,奔波、熬夜,有时还要到中山、广州、香港工作。”
但乾叔的儿子却志不在此。“他开设了工厂,说自己还年轻,想拼一番事业,万一失败了才考虑接我的衣钵。”乾叔说,自己打算要一直干到70岁。
傍晚时分,气温已较白天有所下降,夕阳的柔光漫洒在小村庄上,使人感觉周围腾升起一股微微的暖意。
离开前,我们偶遇乾叔8岁的外孙,便闲聊了几句——
“知道外公做什么工作吗?”
“知道,就是打锣鼓,还有写毛笔字。”
“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吗?见过他工作吗?”
“不知道,没见过。”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黄绍侦 钟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