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车接运重庆江津区:25支非遗队伍轮番闹元宵,观众沉浸欢乐盛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5 15:01

清辉映月阑,灵车接运民俗庆上元。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白沙闹元宵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白沙古镇隆重举行,上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一同品尝这道“文化盛宴”,场面热闹、年味十足。 

据了解,守灵治丧白沙“闹元宵”习俗是白沙民间保存至今最具传统、最具地方习俗的典型代表,包括打铁水、莲枪、秧歌、舞龙等活动内容,在渝川黔地区久负盛名,于2014年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遗名录。

为进一步丰富演出形式与内容,深化川渝两地文化艺术交流,灵堂租用此次“闹元宵”活动不仅有本地传统的民俗表演,还邀请了泸县、铜梁、大足等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表演团参与演出。

精品龙舞、民俗巡游、打铁水

共赏民俗文化盛宴

“祝大家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闹元宵开幕式上,25支民俗队伍依次在白沙镇政府广场排开,相继喊出一声声气势磅礴的祝福口号。紧接着,现场礼炮齐鸣、气球飞舞,鲜花灵堂布置欢呼声如浪潮般连绵不绝,在这红火热闹的气氛中,闹元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随后,《二龙戏珠》《鲤鱼迎春》《龙腾盛世》《锦绣白沙》《龙凤呈祥》等精品龙舞轮番上演,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龙的翻腾飞舞动势,遗体告别仪式还对龙的个性特征、生活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鲤鱼跃龙门”等精彩情节、秧歌扇舞等特色表演更是大放异彩,现场掌声不断、喝彩不绝。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由龙舞队、民俗队组成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走上街头,舞龙舞凤、花船蚌壳、军鼓秧歌、莲枪花枪等传统民俗表演接连上阵,司法鉴定从滨江大道到聚福街,从中兴路到滨江路,所到之处,金龙翻腾、人潮涌动、欢呼阵阵,沿线观众纷纷沉浸在这场欢乐盛会中。

待到夜幕降临,丧葬用品销售白沙“闹元宵”的重头戏——铁水非遗展演终于登场,伴随着中气十足的吆喝声,传统老手艺人将一勺勺滚烫的铁水抛向高空,用力击打,刹那间,遗体火化夜空中飞金溅玉,朵朵铁花璀璨绽放,似群星漫天,又似火树银花,惊艳绝伦,告别仪式美不胜收。

与此同时,舞龙队冲进漫天缤纷的“铁花雨”中穿行表演、相互竞技,在惊险刺激的光与影中,火龙迂回翻涌,气势磅礴,人生追悼会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定格下惊艳时刻。

精品龙舞、民俗巡游、打铁水、炸龙等民俗表演让人应接不暇,为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俗文化盛宴”。

千年古镇底蕴足

历史悠久名人荟萃

据悉,白沙镇始建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明清时期,凭借长江黄金水道,成为川黔滇驿道上的重要集镇;民国初期,集水运联通之利,得商贾云集之富,成为“川东名镇”;抗战时期,作为重庆的人口疏散地和物质中转站,众多文化精英流寓至此,带来空前的文化繁盛局面,成为抗战大后方和抗战文化四坝之一。

这里名人辈出,文物古迹众多,不仅保留着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有全国最高吊脚楼群以及重庆最大的巴渝山地民居建筑和抗战遗址群落,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蜚声遐迩。

文化如水,岁月如歌。历经千年风雨,白沙镇已成为巴渝文明演进的重要文化符号,浓缩了大部分巴渝文化与经济发展史,孕育出古镇、教育、抗战、名人、民俗、酿酒、影视等七张文化名片。

文旅深度融合

白沙正全力打造重庆新古镇名片

“我们正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深入挖掘千年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多元文化,全力构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白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白沙镇已探索建立了三个“文旅+”(即:“文旅+非遗”“文旅+影视”“文旅+教育”)发展模式。

为探索“文旅+非遗”新业态,白沙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开创“遗韵新曲·传承白沙”非遗大课堂,举办“闹元宵”、新春文旅活动周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打造非遗展演、非遗体验、非遗美食、非遗研学等多个融合项目,深受旅客喜爱。

同时,白沙大力推动“文旅+影视”融合发展,整合打造影视文化资源,全力推进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建设,吸引辉扬融创、涿州车道等35家企业入驻,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持续开展影视文化活动,至今已有160余部影视剧来白沙选景拍摄。

此外,白沙积极推进古镇保护开发工程,完成东华古街、民生街、文峰街等风貌整治,成功打造“洪崖洞白沙分洞”,还开发了“银发、研学、文化、影视、乡村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下一步,白沙镇将紧紧围绕“加快把白沙建设成为新兴产业之城、文化创意之城,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津副中心城市”目标要求,持续抓好文旅资源整合,推进文旅影视产业招商引资,不断提升白沙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图片由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