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
社工带着帮扶的老人去晒太阳
包饺子给老人送去家里
最近,九龙坡区九龙街道九龙社工荣获全国2020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九龙社工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机构名称,是九龙街道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打造的一个社会工作服务载体。”九龙街道社事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3年开始开展专业社工服务,2017年“九龙社工”作为品牌首次亮相,整合辖区社区社工室、专业社会组织为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
社工不断充电提升能力
近日,在“九龙社工”一楼会议室,穿黄背心的九龙社工们有的翻着书,有的做笔记,大家利用午休时间进行充电。“打铁先要自身硬”,中心主任陈会兰说。
2019年4月,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之前是彩云湖社区党委书记的陈会兰坦言,赛道的变化,服务对象的转变,特别是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棘手问题,让她和团队小伙伴们更感觉到学习的紧迫性。大家自觉开启午间充电模式,利用碎片时间开展自学,通读《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等专业书目。
此外,大家还利用每周一例会,提出工作计划,并深入讨论在工作中遇到的个案,周五复盘总结工作经验,还邀请心理咨询师做讲座培训。同时,依托网上专业论坛、内部微信群等学习平台,以“线上+线下”“边学习+边讨论”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九龙街道还鼓励社区干部参加社工专业学历教育,拓宽学习渠道和层次,今年街道的10余名社会工作人员集体报考了为期两年的电大社会工作专业课程。
目前,已有103名社区工作者取得专业社工资格证,占比75%,更评选出5个“优秀社会组织”、5个“优秀社工室”、10名“优秀社会工作者”。
建立“九龙社工+”联动模式
陈会兰介绍,除了社工本身,辖区的一些社会团体及成员也在不断成长学习。
彩云湖社区艺术团是一支活跃在当地的业余文艺团体。艺术团2012年7月创建,由最初不足20人的合唱队,发展壮大到如今集合唱队、舞蹈队、时装队、民乐队、柔力球队、健身球队和太极拳剑队为一体的复合型文艺团体。艺术团还多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以艺术团骨干成员为主体,组建了“草根明星志愿者服务队”,下设纠纷调解、安全、法律咨询等6支小分队,在每月第一个周五的上午开展多项为民服务。
多年来,九龙社工充分利用社会组织领头羊的“鲶鱼效应”,带动本土社工人才建设,建立“九龙社工+”的联动模式。目前,九龙社工中心已正式入驻市、区社会组织15个,登记备案社会团体138个,中心入驻市、区两级优秀社会组织,涉及社区矫正、残疾人帮扶、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全领域、深层次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
服务更多人,温暖一座城
社工以及社工团队的成长,也带动了居民的成长。
广厦城社区81岁的居民张杰,是时事政治宣传小分队队员,他每天的工作排得很满:“我要创作适合宣传的音乐,还要帮社区的舞队编曲,朋友在视频制作上的问题,也会来找我……”
子女成家后各自离开,虽然住家距离广厦城不算太远,社区还是会定期上门关爱张杰和爱人黄婆婆。
有一年春节,张杰和爱人受邀参加社区的百家宴,可能是百家宴的热闹气氛感染了张杰,他决定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用一技之长回馈社区。
据介绍,七年以来,九龙社工已累计实施市、区级社会工作项目41个,培育引进社团组织150余个、社工室10个,链接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服务居民5万余人次,致力于“服务更多人,温暖一座城”。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通讯员 邬姜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社区提供
延伸
200名专业社工零距离为你服务
“昨天上午巡查时,我发现有商户将厨余垃圾和生活垃圾混装后扔在人行道上,我拍照上传至报事系统后,当天下午社区就协同市场管理方对此进行了处理。”在盘龙新城社区,每天上午8点,九龙社工唐多余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他佩戴着网格服务工作证,手拿装有“九龙云社区”APP的手机,只要发现了疫情防控、规建环保、综治平安、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他就会第一时间上报,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2018年12月以来,九龙镇深入推进基层网格治理,将全镇划分为49个网格,并通过购买网格员服务的方式,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包括唐多余在内的49名社工就这样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专职网格员。
他们每天走访在九龙镇的街头巷尾,收集民意,宣传政策。看到不明人员,他们会上前询问;遇到邻里纠纷,他们会立即调解;碰到污水横流,他们会协助环卫部门处理……在基层治理中,他们充分发挥网格员所肩负的“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办事员”六大职能职责,成为民生服务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其实,这些专职网格员只是一部分活跃在基层一线的九龙社工。目前,九龙镇长期保持200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辖区开展服务,全镇65%以上的社区工作者取得社工(助理)资格证。他们主要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方法,面对面、零距离为居民服务。
据九龙报
(责编:陈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