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听到鞭炮声和哀乐了,没有‘一条龙’在周围搭灵棚,每天都是清清爽爽的,挺好。”北温泉九号小区住户杨秀波说。
一个地区的丧葬行为,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程度。一年来,我区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全力推动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让文明治丧蔚然成风。
治丧乱象普遍,居民不堪其扰
走进北碚区马鞍溪湿地公园,最大的感受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然而在以前,公园入口处的小广场几乎成了搭灵堂办丧事的固定场所,由此产生的噪音和垃圾等问题,令周围居民苦不堪言。
“一天到晚都是哀乐声、鞭炮声,还有烧纸钱的难闻气味,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杨秀波告诉记者,十多年来,在广场或者路边搭灵棚办丧事的现象非常普遍,2016年以后尤为突出,“有时一天就能看到好几起,一个月清净不了几天!”杨秀波说。
在我区,像马鞍溪湿地公园入口小广场这样的临时治丧场所还不止一处。据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张辉介绍,以前,由于北碚城区缺少专业办理殡葬治丧事宜的场所,群众亲属去世后,都是由丧事“一条龙”在附近小区空地、城区沿街(路、巷)或公园空地等场所治丧。
2013年,我区在北碚殡仪馆内设置专业治丧场所,引导群众到就近到殡仪馆、殡仪服务站或指定的地点办理丧事。但是,因只有北碚殡仪馆一处可以治丧的场所,而且北碚殡仪馆位于施家梁镇,距离城区比较远,加之丧事“一条龙”黑中介干扰,造成文明治丧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城区内乱搭临时治丧灵棚的现象仍然存在。
“仅2016至2018年期间,区民政局就收到此类信访投诉30余条,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相关议案和提案12条。”张辉说。
坚持以民为本,推进文明治丧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文明治丧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2017年底,我区引进重庆赟普礼仪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在龙凤桥街道新建北碚城区殡仪服务中心。2018年底,项目正式投用,至此,我区就有了两个可供群众治丧的专业场所。
2018年11月,我区以北碚城区殡仪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为契机,启动文明治丧专项整治工作,多措并举整治在城区沿街(路、巷)、居民小区或其他公共场所搭设灵堂(棚)、丧事演唱等不文明治丧行为。
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集中整治规范及长效管理三个阶段开展。为了让老百姓获得方便、实惠,我区出台了《北碚区文明治丧奖励补助方案》,对到北碚殡仪馆和北碚城区殡仪服务中心开展治丧的居民,按照每例15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补助。此外,在全区文明治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期间,指导定点殡仪服务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惠民活动。
北泉花园小区大门旁的路边,也曾是一处临时治丧场所。2019年2月,居民李定贵家中老人去世,她积极响应我区文明治丧号召,到北碚城区殡仪服务中心办理了丧事。“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宣传,让我们明白了文明治丧对城市环境形象提升的意义。专业场所环境和服务等各方面都很好,价格也比较公道,居民来这里办白事,既文明规范,又轻松便捷。”李定贵说。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文明治丧取得实效
张辉介绍,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我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多部门联动推进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综合执法联合机制、群众自发自治机制等,有效推进文明治丧工作。
据介绍,整治工作中,各部门和街镇运用入户走访、宣传车、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将公告、宣传单、奖补办法、殡仪单位优惠政策等宣传到千家万户,逐步形成人人反对丧事扰民的舆论氛围,激发了群众的自我管理意识。
集中整治阶段,成立由相关区级部门组成的区级执法应急队伍,对街镇执法和劝导工作中的重大阻碍、突发状况及时应急处置;在各街镇成立由相关科室和执法人员组成的街镇联合执法队伍,开展常态性联合执法。
为抓好源头监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长效,各街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事前干预、事中处置、事后问责”的发现报告、劝导干预、集中执法、问责处置联动反应机制,并充分发挥区内各医院、村居委会、物业公司第一信息源的作用,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据统计,2019年全年,我区居民到定点治丧单位开展治丧2000余例,全区发放文明治丧奖补资金300万余元,未发生一例违规治丧行为。
本报记者邓公平霍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