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介绍各项民政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陆治原表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特别是广大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作为首要任务,把群众关切作为“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度量衡”,着力保基本、兜底线、防风险、促发展,推动各项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切实保障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时做好预警和救助帮扶。将流动儿童纳入国家关爱保护范围,为城镇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权益保障、日常照护、关爱帮扶等服务,做好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养育、教育、医疗康复等一揽子保障服务。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临时遇困群众及时提供救助,筑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是发展基本社会服务,加快提升养老、区划、婚姻登记等服务管理水平。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针对广大老年人基本需求,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强护理型床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医疗资源”融合发展,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履行老龄工作协调职责,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同时,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推进乡村地名上图、农产品上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在全国21个省(区、市)试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三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作用。支持成立科技类、服务性社会组织,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全国各类社会组织已经达到88.3万个。引导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慈善法,引导慈善力量积极参与扶弱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今年以来各类慈善组织向重点受灾省份捐赠款物近30亿元,有力支持了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
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作出部署,主要涉及社会救助、儿童权益保障、残疾人关爱服务、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管理、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陆治原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强化问题导向,突出体制机制,着力健全四个体系。
第一个是要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制定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和改进殡葬服务管理、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等制度文件,完善这些领域的顶层设计,推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殡葬等领域加快立法。
第二个是要健全服务保障体系。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服务对象上,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保障对象从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转变;在服务内容上,改变过去对特殊困难群体以资金物质保障为主的方式,逐步向资金与服务并重、物质与精神帮助兼顾转变。同时,研究制定“十五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补齐民政服务设施短板,盘活存量资源,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第三个是要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抓紧在社会组织管理、慈善事业发展、养老服务等领域制定一批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运用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手段,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促进相关领域健康发展。
第四个是要健全社会参与体系。从主要依靠政府资源,逐步向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作用转变。加强工作手段创新,从传统服务方式向法治化、标准化、数智化方式转变,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质量发展
就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质量发展问题,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刘喜堂表示,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民政部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扎实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引导推动社会组织积极担当作为。主要有“四个助力”:
第一个助力是助力科技创新。民政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积极培育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构建科技强国生力军。目前,全国大约有2.4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科技和研究的一线领域,其中530家在民政部登记。认真做好年检、评估、培训等工作,推进科技社会组织不断强化内部治理,提升服务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力量。
第二个助力是助力经济发展。部署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全国10万余家行业协会商会当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和行业的推手,以实际行动助推我国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共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近6.5万项,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约170万次,举办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约7.1万次,牵线搭桥招商引资项目约3.3万个。
第三个助力是助力乡村振兴。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动员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社会组织与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已经引导全国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共参与实施了乡村振兴项目近3万个,投入资金超过350亿元。连续10余年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2012年以来支持社会组织重点围绕欠发达地区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已经实施了3800多个,持续投入资金17亿元。
第四个助力是助力国际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介科学组织等一大批国际科技组织,支持国际科技组织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下一步,民政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继续做好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和规范管理,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
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就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问题,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刘喜堂介绍,截至目前,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过1.5万家,公益慈善在乡村振兴、科教文卫、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民政部将聚焦贯彻落实慈善法,坚持“一手抓促进、一手抓监管”,从三个方面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今年9月5日,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实施,民政部将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目前已经出台并施行的有三个,分别是《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是新制定的,首次对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提出了明确要求。《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和《慈善组织认定办法》作了一些修订,优化了公开募捐资格的申请条件,规范了公开募捐行为,对慈善组织认定条件也进行了完善。下一步,民政部还将制修订八项规章政策,涉及慈善组织管理、慈善信托、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管理、信息公开等内容。此外,民政部还将研究制定推进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推动修订《基金会管理条例》等。通过上述法规政策的“组合拳”,为公益慈善行为定制度、立规矩。
二是强化慈善监管。透明度和公信力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近期,民政部主要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持续实施“阳光慈善”工程,主要是指导督促各类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全面、真实、准确地公开各类慈善信息;二是部署开展了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行为,加强慈善领域行风建设。此外,民政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慈善行业综合监管机制,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完善引导支持机制。充分利用“中华慈善日”慈善表彰等载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现代公益慈善理念,特别是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税收优惠和激励扶持措施,不断创新和拓宽慈善参与渠道。大力发展社区慈善,社区慈善也是新修改的慈善法提出的要求,要探索发展慈善信托、规范发展互联网慈善等,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营造全民慈善、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
发布会还就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关爱保护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事业发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
星标“北京慈善义工”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来源:公益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