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枫桥式”派出所
↓↓
重庆市公安局白市驿派出所
变身全市首个村村警务室24小时全覆盖派出所
社区警务室该如何配备,如何建设和管理,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人民群众?
该村的社区警务室距离村委会办公室不足10米远。警务室外设有一块警务宣传栏,显示着今年1月到3月未发生一起恶性治安事件和消防火灾事件,同时提醒村民继续加强财务保管。警务室大门入口还挂着一块民警去向栏,写着民警的电话和当天的日期。
村村警务室24小时“不关门”
清河村社区警务室只是该镇社区警务室建设的一个缩影。2016年白市驿镇在全镇4个社区和11个村都分别建了社区警务室。
之所以“一村一警”,一方面与当地的发展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村民习惯了有事找警察,将社区警务室设在群众家门口,更便于有小的矛盾纠纷时不出村、不出居委会就能调解,更利于社会大局稳定。
如村民办理暂住证,无需再坐车到镇上,社区警务室即可办理。同时,若村民周末办理出入境证件,社区民警可帮助村民提前预约,开辟绿色通道。
为了推进工作,廖小兵还被该村纳入了村支两委会成员,兼任该村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起,他发动全村成立了一支护村队,经过培训后,每天夜晚,这支队伍戴着肩灯闪烁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与社区警务室的警灯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24小时“不关门”的警务室。这在给犯罪分子以震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辖区村民的安全感。
多方资源融合筑牢安全网
“110吗,海龙村康居街上有一个中年男子手持利器,正慢悠悠地开着摩托车在路上。”近日,白市驿派出所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调取监控视频进行确认,确定事实如此后随即拨打该村社区民警张华的电话,让他立即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搜寻。
接报后张华迅速赶往事发地点,但可疑人员已销声匿迹。这么快消失,可疑人员要么是附近的居民,要么是附近企业的工人,派出所立即调集警力开展地毯式搜寻。
随即又扩大调取视频的范围,找到了可疑人员的踪迹,三天后在外省找到他,发现其利器是一个仿真物品,当即对他进行了相关教育。
社区警务室作为派出所的派出机构,进入到村社,同时派驻社区民警;社区民警通过工作,与村委会、村民和当地企业建立联系,形成工作机制,这无形中相当于派出所在全镇编织了一张多方资源融合的安全网。
一旦发生警情,派出所通过分析研判,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通报,并向社区民警发出指令,而社区民警又通过自己在护村队和企业中建立起来的联系来搜寻相关线索,进一步提高了侦办效率。利用这样一张网,去年该所抓获犯罪嫌疑人45人。
将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指向标”
群众满意是一切工作的‘指向标’,建设24小时村村警务室,就是要把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走专群结合的道路落在实处,在日常村社工作和执法执勤过程中,警务室成了各类矛盾主动“收纳”,再“消化”出站的转换器。
游杰说当驻村民警不蹲在村里,根本不可能了解情况,另外在村里把两人拉到任何一家都不合适,警务室就是最好化解矛盾纠纷和说理的“家”。
2019年以来
通过村村警务室,白市驿派出所共解决基层矛盾300余起,没有一起矛盾走出村子。让群众更满意,就是民警工作的“指向标”。
九龙公安
参与扫黑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