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和顺茶馆’来说事,有人理、有人办,真不错!”5月28日,在沙坪坝区土主街道力量村“和顺茶馆”,居民杨正兰告诉记者。
去年,杨正兰提出“整治小区乱停车”的建议,被纳入“和顺茶馆”议事台账。1个多月后,杨大姐所住的安置房小区就新增200余个停车位,还建立了停车管理制度。居民们不用再担心人车争行、占用绿化带停车等问题,小区更整洁有序。
沙坪坝区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通基层治理和城市管理关节,在基层建设“和顺茶馆”,以“微治理”助力“大民生”。目前,全区已建成“和顺茶馆”15家,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为居民带去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去年,“和顺茶馆”入选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案例选编。
收集建议,社区更和谐
28日早上9点,陈家桥街道桥北社区“和顺茶馆”内已坐了不少居民。大家啜着茶,讨论头一天的新闻,摆起身边的大小事。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春霞正好路过,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有空时她也会坐下来,听听大家最近有啥“烦心事”。
“你莫说,在这里摆的龙门阵,都是摆到干部心里去了的。”68岁的居民张代富放下茶杯,讲起了一段亲身经历。
张代富所住小区楼下,有几家餐馆。以前,个别餐馆收集的潲水倒进后门的专用桶时,经常会溢洒出来,导致地面滑腻,居民不得不绕道走。有一次,在“和顺茶馆”,张代富摆起这事,引发不少居民的共鸣,也被在茶馆“听事”的刘春霞记在心里。
随后,刘春霞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给餐馆老板做工作,要求他们管理好潲水桶,保护周边环境整洁。“现在坝子里干干净净,我们住着也舒心了。”张代富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沙坪坝区以“和顺茶馆”作为矛盾化解、民意沟通的平台,已累计收集群众意见3100余件,其中90%以上被采纳或解决。
化解纠纷,群众更团结
初夏,中梁镇永宁寺村鲜花盛开,果蔬飘香,游人如织。
村民陈明建在一家农业企业务工,每个月能挣1000多元,每年还有上千元的土地流转费。
“上次调解,让我明白了这家企业发展好,对大家都好。”老陈说。几年前,陈明建与该农业企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去年,受疫情影响,企业没有及时支付当年流转费用。陈明建很生气,在数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自己扒开企业设立的围栏,在地里养鸡种菜。为此,老陈和企业负责人多次出现冲突。
村、镇了解这一情况后,反复上门做工作。最后,镇里将老陈和企业负责人、镇平安办、驻村领导、村委会调解员等请到“和顺茶馆”,一起协商。最终,陈明建和企业负责人达成和解:老陈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自己种的蔬菜,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将流转费付给农户。
老陈的故事只是“和顺茶馆”化解的众多矛盾纠纷中的一例。“和顺茶馆”通过推进政治、综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累计化解大小纠纷矛盾2200余件,基本实现“矛盾纠纷不出街镇”。
提供服务,居民更暖心
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香气四溢的饭菜、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的居民……每天中午,84岁的熊志奇都会准时来到回龙坝镇和顺家社区食堂,一边吃饭,一边和老邻居们摆龙门阵。“这里提供的饭菜,健康、卫生、便宜,省了我很多事。”熊爷爷为食堂点赞。
熊志奇是位独居老人,做一次饭要吃上好几天。去年,回龙坝听取居民心声后,在“和顺茶馆”旁开起和顺家社区食堂,面向社区居民开放。由于在房屋租金上有一定优惠,餐馆也相应让利给居民。在这里,一份一荤两素的饭菜只需10元钱,对7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还能再便宜2元,吸引了熊爷爷等几十名老人经常来用餐。
除了办社区食堂外,“和顺茶馆”围绕居民需求,还优化整合资源,提供图书阅览、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12类、30余项服务,让居民就近享受贴心服务,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罗芸)
(稿件原载于2022年05月29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