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嫩南瓜炒肉丝,还有番茄炒鸡蛋。”临近下午5时,渝北空港佳园老年康养中心3楼已聚了不少老人,他们拉家常,等候着用餐。
今年3月,在空港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上,空港佳园老年康养中心正式挂牌启动试运营。养老院开在医院里,有医护人员24小时陪护,首批入住的老人们对此赞不绝口。居民林爷爷说:“饭菜好吃,还能有人陪聊天。如果有个头疼脑热马上就能检查治疗,省了跑医院的时间,住在这里我和娃娃都放心。”
在居民家门口,做实“品质养老”
“老了,怎么过?”简单几个字,道出不少人对晚年的焦虑。在渝北,“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回应了眼下迫切而多元的城市养老需求。
空港佳园老年康养中心紧邻空港佳园公租房小区,建筑面积达7041平方米,开设老年康养护理床位100张,医疗床位50张。中心一楼分为医疗区各科门诊、医技科室、预防接种等区域,二楼为中医馆和住院病区,三楼、四楼为康养区。在三楼公共区域,棋牌桌、书画室、休闲沙发、休闲桌椅、阅读书架、按摩椅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常常聚在这里娱乐、拉家常。
92岁的林爷爷和88岁的邵婆婆是第一批入住的夫妻。每天下午用餐前,林爷爷和老伴都准时出现在三楼的公共区域,坐在椅子上,打开平板电脑玩上一会儿数字游戏。
“林爷爷刚来的时候,因为消化道出血,便血的情况一直持续,入院以后通过及时补液止血、调整饮食,很快就恢复了健康。”谈话间,空港佳园老年康养中心主任姜燕拍下老人玩游戏的视频,发送到微信群里,“每天在群里发送视频和照片,既是让家属放心,也是父母和子女间的情感维系。”
护士张晗已经麻利地为老两口打好了饭,护工董国琼则细心地将几份菜和饭一块放进破壁机,打成糊状后装入碗中。“卧床的老人无法自行用餐,咀嚼能力跟不上,一日三餐都需要特殊照顾。”董国琼说。
医养一体化,养老看病一站解决
养老服务不仅仅只是“养”,还包括“医”。
与敬老院、养老院最大的不同,以空港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阵地,该康养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医护资源,覆盖糖尿病、高血压、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骨病、颈肩腰腿痛、康复等各专科,能够满足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老人家,今天怎么样,吃得惯吗?”姜燕俯身和正在用餐的匡婆婆交流。匡婆婆如今可以自己走动,而今年初入院时,情况一度危在旦夕。
“匡婆婆因为脑溢血住院治疗四个月,今年初转到我们康养中心,经过一周护理,能够坐轮椅了,半个月以后,就能够站起来尝试走路了。”姜燕还记得,匡婆婆刚来时半边身子几乎瘫痪,“家人对于康复没太大信心”。入住后,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照料和日常理疗,老人的情况渐渐好转。
和匡婆婆一样,大部分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属于免疫力非常低的人群。个别老人常年卧床,除了需要用餐、理发、剪指甲、洗澡擦身等生活护理,还需要心衰等紧急医疗救治,因此对照护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康养中心,除了护士和护工24小时在岗外,每天一大早,值班医生轮流巡房,细心检查老人精神状况和身体各项指标,保障入住老人的安全健康。
与此同时,在渝北区卫生健康系统“反哺计划”启动后,空港佳园老年康养中心积极与区内三甲医院“上下联动”,每周二邀请区人民医院专家坐诊,为老人提供个性化诊疗和健康讲座等服务。
据悉,目前该康养中心已有19名老人入住,以失能、半失能为主,根据功能定位,实行普惠性收费。试营业大半年来,已让不少老人受益。“四楼的康复训练室专门配有直立康复训练床、运动康复训练床、OT综合训练工作台、电动移位机及多种肢体训练器等设施设备。”姜燕介绍,能够为老人提供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
亲人般关爱,守护老人晚年幸福
贴心的关爱体现在各个细微之处。为了让老人们拥有更大活动空间,面积580平方米的五楼天台被打造为特色“园艺疗法区”。休闲凉亭、休闲桌椅、玻璃廊道、绿植、花卉、小小菜园、养身书柜等设施应有尽有,围栏廊道上的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图谱、养生文化常识丰富着老人们的生活。老人们时常来这里锻炼身体、认养绿植花卉、种植蔬菜,舒缓身体和心理压力。
今年5月,空港佳园老年康养中心首届天台文艺联欢会在这里举行,老人们各显身手,纷纷展现才艺。氛围拉满的大合唱、信手拈来的二胡独奏、非遗文化川剧变脸展示……欢声笑语中奏响“老有所养”的幸福乐章。
“今年,我们还将持续推进‘反哺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医院合作,开辟医院转诊绿色通道,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姜燕说,同时还将建强特色科室,将中西医结合与康复理念融入老人的日常诊疗,为更多老人和家庭缓解压力,不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