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别策划:
有鲜花没有微笑 看90后葬礼主持人的“体面工作”
大众网记者 马俊骥 王长坤
提起主持人,协助办理人们总能联想到“妙语连珠”、“热情洋溢”等修饰词,但是,有一种主持人却与这些充满阳光的修饰词绝缘。他们必须严肃庄重,他们为了工作放下自己的情感,他们被很多人“嫌弃”,却感同身受地提供着最贴心的慰藉。他们,咨询电话4008341834就是葬礼主持人。今年五一劳动节,大众网记者走进济南市殡仪馆,走近90后葬礼主持司仪,用镜头记录劳动者的美丽与自豪。
第一眼见到段荣荣,让人很难把她与一名1992年出生的女孩联系起来。一头利落的短发、几乎看不出来的淡妆、得体庄重的举止和严肃真诚的谈吐,让人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
23岁的段荣荣是济南市殡仪馆年龄最小的职工,服务项目但是她在工作上却一点不弱。作为一名葬礼主持人,段荣荣不仅仅要主持告别仪式,还要制作挽联、布置告别厅、抚慰丧属、发放骨灰直至将丧属送走。最多的时候,段荣荣一天要主持十几场葬礼。一道道工序,段荣荣手脚麻利,干活利落。
“我印象中的主持人是衣着外表光鲜亮丽,灵车接运有鲜花和掌声的陪伴。印象中他们走到哪里都是备受关注、备受喜欢的。”段荣荣说,“我也有鲜花的陪伴,有音乐,可是和他们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主持人来说,因口误而迸发出“急智”,常常能让人会心一笑,守灵治丧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对于葬礼主持人来说,口误是坚决不允许的,这要求葬礼主持人格外地稳重和认真,苛刻地注意言行细节。“即使没有在主持,只要出现在现场,灵堂租用就不能笑,不能无所事事地看手机、聊天,这对于丧属和逝者来说,都是极大的不尊重。”段荣荣说。
在殡仪馆工作,对于很多与段荣荣同龄的女孩来说,是一件很阴森恐怖的事情,鲜花灵堂布置甚至有悖天性。这往往意味着要放弃这个年龄常有的阳光烂漫、欢声笑语和花枝招展,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很多人对殡葬行业存在着有意无意的歧视。
“我身边的朋友已经不多了,以前的同学也很少联系。”段荣荣说,3年前,她来到殡仪馆工作,遗体告别仪式第一年过年回家,她就感受到身边人态度的转变,“串门去别人家的时候,他们没有那种很热情的表情,我就觉得,人家很介意。”
另外,司法鉴定不在别人的生日宴、婚宴等聚会上出现也成为了段荣荣的一种“自觉”。“我和我的同事都有这种经历,如果不是特别亲近的人,人家即使邀请你也只是一种礼貌而已,我们要有这种自觉。”段荣荣说。
尽管不被人接受,甚至有人对她避之不及,段荣荣却说自己深深地喜欢着这份工作。“我被人需要着,丧葬用品销售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段荣荣说,对于很多丧属来说,葬礼主持人是他们的主心骨,自己的服务会赢得丧属不尽的感激和尊重,“葬礼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生只有一次,我们必须做好,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段荣荣看来,葬礼主持人和其他主持人一样,虽然没有鲜花掌声、灯光舞台和美妆华服,甚至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但是工作的意义和收获丝毫不减。“我们体面地送走逝者,这就是最体面的工作。”段荣荣说,“我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我为我是一名殡葬职工感到自豪。”
记者手记:
那不是一种刻薄,只是一种脆弱
结束了工作,段荣荣才露出了90后姑娘的活泼。让我意外的是,工作中不苟言笑的她下班后简直判若两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叫“撒了兔子”。
她爱好摄影,刷朋友圈,跟我们讲网络上看来的笑话段子,还向我推荐她淘来的一副很“潮”的墨镜。
我问她看到朋友圈里同龄的姐妹发美美的照片,会不会羡慕,段荣荣说,她们的人生我没有经历过,我的她们也没有经历过,没什么可羡慕的。
在殡仪馆工作,承受着外人很难想像的压力。除了常见的职业歧视,特殊的工作环境让很多殡葬职工长期心理压抑低落,需要刻意去调节。另外,由于面对的是伤心欲绝的丧属,殡葬职工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处处为丧属着想。
作为“台面”上的葬礼主持司仪,“格外注意”变成了“小心翼翼”。口误在所难免,在别的主持场合,主持人可能开一个小小的玩笑,就将口误掩盖过去,但是在葬礼上,一个小小的口误,就需要主持人真诚地鞠躬致歉。
段荣荣说,所有葬礼主持人都一样,尽管主持了成百上千场,但是,每一次主持都对丧属的悲痛感同身受。“人心都是肉做的。”段荣荣说,受人尊敬的人去世,他们会像家属一样,向遗体鞠躬致敬;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也会眼含泪水语带哽咽地惋惜送行。
对于丧属的要求,他们尽力满足,有的丧属要求苛刻,他们也最大限度地理解。“有人说,人在欢乐的时候很宽容,在悲伤的时候就会很刻薄。”段荣荣说,“我觉得那不是一种刻薄,只是一种脆弱。我很愿意也很自豪,用我的工作去抚慰这种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