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增效 九龙坡区推动警务机制改革打造民生警务“新样板”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7 20:01

光明网讯   5月11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西彭派出所园区警务站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警务机制改革和勤务模式优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围绕“1+4+N”改革总体思路,以“减负、提质、增效”为目标,锐意解决一批制约当前警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构建“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联动协作、运行高效”的警务、勤务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公安快反能力和辖区见警率、管事率,推动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服各项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全面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减负·提质·增效 九龙坡区推动警务机制改革打造民生警务“新样板”

揭牌仪式现场   九龙坡警方供图

提质:基层所队警务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去年11月以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根据辖区地域和治安形势特点,打破原“一社区一警务室”模式,将多个临近村社整合为一个警务区,实行警区责任制,在西彭的工业园区、城西家园、大石堡以及石桥铺的张坪、渝洲新城对应设置警务站,并在原警务室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新增110接处警、公安政务服务、应急处突、治安管理、交通安全等作为警务站职责,整体推进警力、管理、服务、处置“四个前置”,并配套建设 24小时无人便民服务点,原则上实行“5×8小时”勤务模式,治安重点复杂地区警务站探索24小时勤务模式,确保就近接处警、就近巡逻防范、就近化解矛盾纠纷、就近管理服务。

据介绍,今天挂牌的西彭园区警务站,事实上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试运行,如今已有半年时间,已累计接受群众咨询近500次,登记居住人口2100余人,为企业员工办理暂住证384个。

  挂牌前夕的一起警情,最能反映这种高效。5月5日下午,西彭镇迎新村的赵大爷和张大爷在下棋时发生冲突,两位大爷年纪不轻,但脾气可都不好,输棋的赵大爷更是怒火难掩,冲突中竟然将张大爷的眼睛打伤,情况危急。报警电话来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警情转到了离事发地最近的西彭园区警务站。民警迅速出警,警车接人,及时送医,医生的反馈让张大爷的家人惊出一身冷汗:“要是晚送医10分钟,可能眼睛就保不住了!”

出警民警张军算了一笔时间账:迎新村靠近江津双福,是西彭镇最偏远的村居,如果从派出所出发,少说需要40分钟车程,如果对村子不熟悉,找人也要耽误一些时间,可能要近一小时才能把人接到。而事发当天,从园区警务站出发的他们只用了20分钟就接到了张大爷,一方面是距离确实近了,另一方面是更近的距离让社区民警有更多机会下沉到社区,熟悉当地的人地事,减少了寻找的时间,正是这段时间,为张大爷抢出了抢救的可能性。

西彭园区警务站负责人赵富华介绍,群众办事、民警出警都缩短了距离、节省了时间,也许每天有10次这样的情况,每一次可能也只节省10分钟,但派出所有3个警务站,加上巡逻的警力,事实上有6个点可以快速出发,一天就能为警民节省600分钟,半年下来就是1800个小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九龙坡警方在改革试点的前期调研中发现,当前虽然一直在强调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但基础薄弱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针对这些问题,分局按照“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的要求,重点在优化派出所勤务模式、做实社区警务工作上下功夫,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优化派出所“一室两队”勤务模式,对警力进行整合,以综合指挥室作为派出所“大脑”,承担值班前台、指挥调度、警情分析、视频应用、情报实战、线索处置、数据监测、督导考核、纪检监察等职能,统筹管理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执法办案区、涉案财物管理区和警民联调中心;社区警务队主要负责立足打防管控服,开展以“一标三实”为牵引的一系列信息采集、实有人口管理、社区治安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区巡逻防控、社情民意收集等基层基础工作;案件办理队主要负责管辖范围内刑事案件侦破和治安案件查处。

除了派出所,九龙坡警方还优化交巡警勤务模式,由原“转班制”调整为“工作日全员上勤+周末值班组兜底”,并划分责任区,按需调配警力,科学设置执勤岗位、点位,街面见警率平均提升至230%。

减负·提质·增效 九龙坡区推动警务机制改革打造民生警务“新样板”

群众使用警务站的智慧拍照体检机  九龙坡警方供图

减负:110接处警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我一直以为特警只有面对暴恐事件才会出动,没想到我们这种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他们也要处理,还处理得很好很及时。”4月底的一天,家住石桥铺柳背桥的陈阿姨,因为一起邻里纠纷报警,她没想到,民警3分钟就赶到了现场,更没想到赶来的不是派出所民警,而是特警。

要回答陈阿姨的疑问,还是要从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从去年底建立起的派出所、交巡警、特警“多警种协同”接处警机制说起。

110接处警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安全感和满意度。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快,接警量也与日俱增。在2020年,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日均110接处警量1000余起,其中非警务警情就占到了400余起,而属公安机关受理范围的600余起有效警情中,刑事、治安类警情则占比不到一成,更多的是纠纷、求助、交通及其他类警情中部分需要公安机关出警处理的警情。

为此,分局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审视当前接处警工作特别是机制、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交巡警、特警、派出所接处警工作开展调研论证,重点开展对外联动、对内挖潜,着力构建“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联动协作、运行高效”的110接处警体系。

改革后,由于社会面见警率提升,民警管事率提高,处警处置效率增强,全区110警情下降到日均800余起。对这每天的800余起警情,九龙坡警方通过购买服务以及区信访稳定联合调度中心、区市域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老杨群工”、人民调解员入驻等方式进行社会化分流,为全局接处警单位减轻了37.4%的接处警负担。

在分流非警务警情的同时,九龙坡警方更是建立起“多警种协同”接处警机制,交巡警承担了自身交通类警情及部分原派出所承担的交通相关警情,特警承担了部分派出所的警情。通过特警和交巡警分担后,派出所接警量从450余起降至280余起,再经派出所警民联调二次分流后,进一步降低了派出所值班民警工作负荷,让民警有更多精力投身到辖区的管理工作中,提高群众办事效率。

减负·提质·增效 九龙坡区推动警务机制改革打造民生警务“新样板”

西彭园区警务站民警接待群众   九龙坡警方供图

增效:科技赋能改革取得新突破

位于九龙坡区东部的石桥铺街道,实有人口21万,其中户籍人口6万,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人口数量多、人员流动多、业态种类多、警情数量多的“四多”特征,在主城具有鲜明代表性。去年12月,分局将石桥铺派出所确定为警务机制改革和勤务模式优化试点单位。其中,新设立的张坪警务站辐射老顶坡、高庙、张坪三个社区的5万实有人口,与街道联合建设“市域社会综合治理岗”,承担110接处警职责,另设综合办公区,承担警务站的其他8大职责,与社区事务一体化联动办公,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走进张坪警务站的综合办公区,不难在显眼处发现一台台自助办理机,其中一台智慧拍照体检自助机显得格外有“黒科技感”。

住在美茵河谷的刘盛,近期需要换领驾驶证,却一直嫌去医院体检麻烦,迟迟未动身,直到期限将至,才在小区业主群的建议下,去到张坪警务站试一试。民警张晋源将刘盛带到了全市率先引进的智慧拍照体检自助机前,登记信息、拍照、测视力听力握力等体检项目,竟然一站式完成。体检的数据通过后台传输到定点医院,医生签字,从上机操作到换发领证,全程只用10分钟搞定。

科技便民,科技也兴警,在警务实战中,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也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智慧社区数据推送平台”,将社会单位建设“智慧社区”数据实时推送到公安平台,目前已接入128个小区的“智慧社区”数据十万余条,并实时推送给对应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动态核实、碰撞和比对分析,确保数据鲜活,这项措施也有效助推了“一标三实”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和治安基础要素的全方位掌控;在全市率先研发“一室两队”工作平台和“随行指挥”APP,推动打防管控智能化、指挥调度扁平化、警务要素可视化、勤务运行精细化;探索研发分局智能警务综合应用平台,打造“在线警务”……

警务机制改革、勤务模式优化、科技赋能实战,九龙坡警方在改革试点中收获颇丰。以石桥铺派出所辖区为例,“八类”案件零发生;刑事警情、刑事立案较去年第四季度分别环比下降27.4%、24.43%;可防性案件中,扒窃、盗窃摩托车和接触式诈骗分别环比下降38.46%、8.33%和66.67%,“两抢”案件“零发生”,电信诈骗环比下降30%,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改革探索中,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将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条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稳步推进分局“1+4+N”整体改革规划,拟于今年6月开始全区铺开,进一步盘活资源、整合力量、创新机制、科技赋能,在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中释放强大改革动能。(记者李宏 通讯员李卓然)

[ 责编:曾震宇 ]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