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慈孝文化,江北这个社区让“老漂族”漂有所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4 22:50

取出面团,轻揉慢压,填进糖心,再模具造型,一个手工月饼就完成了。日前,在江北区慈城镇云鹭湾社区的一场中秋敬老活动中,57岁的杜琳麻利地做出了好多个月饼。“待会儿这些月饼要送给咱们社区里的困境老人,还要去分享给敬老院里的老人,让大家都开心开心。”在这里,慈孝文明已蔚然成风。

一个社区的“慈孝样本”

作为江北区慈城云鹭湾社区“老漂族”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杜琳和服务队的180来名“老漂”们从几年前的融入宁波,逐渐走向了反哺社区。快到重阳节了,他们张罗着为老人们编织帽子、围巾,大家围坐在一起,毛线针在上下飞舞,嘴上热热闹闹地讨论着到时去敬老院表演什么文娱节目,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把后面的慰问活动安排得明明白白。

云鹭湾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柳娜告诉记者,云鹭湾是一个万人社区,老漂族占比高达40%,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些是从海外归来。这些年,老漂族不断增多,从2018年的1000人左右到2021年超1500人,增幅达50%。在社区的服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漂族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以老带新”,反哺社区。老漂们从认识宁波到扎根宁波,从“过得好”到过得“有价值”。三年来,“老漂族”志愿服务队的服务时长达到了3662小时,其中大多是敬老孝亲活动。

他们的漂有所属——助力“老漂族”社区融入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2021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云鹭湾所处的慈城镇,历来以慈孝闻名。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们不仅亲身践行着慈孝文化,更想尽办法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让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也能积极地走近慈孝文化。

今年暑假,一支新组建的“百老汇”志愿服务队显得特别忙碌,利用学生们的周末、节假日等时间,他们扶老携幼,带领团队探访当地的慈孝故事,参与到慈孝文化的挖掘中来。

志愿服务队走访慈城古镇、博物馆、慈孝家庭收集各类慈孝故事;来到半樸园开展慈孝体验活动,让小朋友穿上古代服饰,学习古代礼仪;组织青少年参加慈城慈孝文化节;在社区成立宣讲团,以“找故事”“写故事”“讲故事”为线索给孙辈和社区居民讲好慈孝故事,为慈孝文明的传承出力。

为打造“一村一社一故事”慈孝文化册,志愿队和中小学生前往慈城50余个村社挖掘慈孝故事,将故事编排为“三原色”课程——红色代表慈孝历史文化故事,黄色代表当代慈孝故事,蓝色代表慈孝文化新形式。100余个慈孝故事入编慈孝文化册,开展社区宣讲活动24场,校园宣讲18场,参与宣讲的外来户籍居民2000人次以上。

把慈孝文明写进细节里

一曲慈孝水,哺育千秋人。扬慈孝、推慈孝、行慈孝的慈孝文化绵延千年,至今仍在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北区在弘扬慈孝文化传播弘扬过程中,始终把机关干部、青少年、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广泛开展“五慈五爱”活动,即“讲慈孝、爱家庭”“讲慈让、爱单位”“讲慈善、爱社区(村)”“讲慈厚、爱学校”“讲慈恩、爱祖国”,通过常态化传承和制度化设计,推动慈孝基因植入重点人群,使慈孝成为广大市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慈孝,写进了干部德行评价体系。在干部新提拔时,把孝敬父母、邻里和睦、热心公益等情况纳入考察,江北已有300多名区管干部经过了道德评价“尺子”测量。

慈孝,走进校园,融入了教书育人的诸多细节。孩子们不仅能读到慈孝乡土教材,还能参与到“道德绿卡”、书信感恩、少年志愿者“微公益”等活动,让慈孝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慈孝,也静静流淌在乡风民风建设中。农村文化礼堂巡回开展的“慈孝金婚”礼仪活动,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拍摄金婚照,晚辈为老人祝寿敬茶;“家风家训与清廉文化”为主题的论坛上,发出最强的慈城清廉宣言……

自2009年起,每年重阳节前后开展的“中华慈孝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在引领全国慈风孝行的过程中积聚了一定的口碑。“慈孝家庭”、“慈孝之星”、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选树活动,也为慈孝文明建立了完备的道德荣誉体系。2011年,由区慈善总会和爱心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了总额5000万元的中华慈孝基金,每年拿出增值资金300万元用于贫困病难等弱势群体救助和慈善公益项目。建立市民慈善公约,引导民众主动参与慈善捐款,共享慈善丰硕成果,区内已建成各级“慈善村(社区)”34个……传承、创新,让慈孝文化不仅浸润滋养着这里的人们,更提升着这片区域发展的“硬核”竞争力。

原标题:《点亮慈孝文化,江北这个社区让“老漂族”漂有所属》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