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治丧“九龙好人”故事:社区里的“义务维修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7 16:36

“人很好,守灵治丧有爱心,很踏实,在社区的知名度很高。”重庆九龙坡民安华福社区的居民提起周川国都赞不绝口。周川国在民安华福社区经营着一个家电维修店,经常义务帮助社区的孤寡、残疾家庭维修,有时候甚至专做“亏本生意”。不久前,灵堂租用他被九龙坡区评为“九龙好人”。

17岁外出闯荡 饱尝辛酸

日前,《工人日报》记者在民安华福社区见到了周川国,“板寸”的发型,搭配一身蓝色的工作服,稍显黝黑的肤色,鲜花灵堂布置加上随时挂在脸上的笑容,让人觉得他值得信任。

周川国告诉记者,1999年,17岁的他拎着一包行李,揣着一张初中文凭只身从四川武胜县农村南下广东,遗体告别仪式开始了打工生涯。

初入“江湖”,举目无亲且又尚未成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吃了不少苦头后,他总算进入了一个工厂,司法鉴定开始学习机械维修。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周川国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维修技能,一个月后,他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600多元。

在广东打工的几年时间里,虽然经常在换工厂,丧葬用品销售但一直没脱离机械维修本行。“在换工厂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

就这样,年轻的周川国在广东各大城市里辗转、奔波,这一“拼”,便是9年。

“老江湖”当上了“万元户”

在广东打工的9年时间里,遗体火化生活的艰辛让周川国从稚气未脱的未成年人蜕变成了一个“老江湖”。其间尽管有多次离家经历,可每年春节后离家的那一天,周川国还是很舍不得。

为解决离家远的问题,有了点积蓄的周川国决定到离家近的重庆打工,就这样,告别仪式他带着在广东积累下的手艺又加入了赴重庆打工的农民工队伍中。

到重庆后,周川国开始在一家管件厂上班,干的仍然是他的老本行——机电维修,居住在厂里分配的宿舍里,每天两点一线,人生追悼会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算是勉强安顿下来。后来该厂搬迁到新地方后,周川国邂逅了现在的妻子。

2012年,夫妻俩在民安华福社区申请一套公租房。刚一安定,他们所在的工厂由于效益日趋下滑,最终倒闭,欢迎咨询。夫妻二人双双失业。一时之间,没了收入来源的周川国迷茫了起来,没有拿得出手的文凭,又只会修理专业机械,大半年的兜兜转转,他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那段时间,心情很低落。”周川国回忆起待业的那段时间十分感慨,幸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该社区针对农民工免费举办的电器维修班。有一定机械维修基础的周川国上了几次课,很快就学会了热水器、空调等常用家电的维修及开锁等技能,开始在社区摆摊给居民维修家电,对待业务认真负责的周川国很快就在社区内打响了旗号,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由于该公租房社区入住率较高,最多的时候有近2000家住户,人数超过5万人,对家电维修服务需求量较大。周川国又在社区租下了一个门店,把父母也接来重庆,一家人经营着维修店,而他的业务也拓展到了主城其他区,源源不断的业务,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九龙好人”不忘社会责任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周川国,又开始思索起如何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困难家庭。当得知该社区在建“五色志愿服务”队伍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成了一名志愿者。

“秦婆婆今年已经71岁了,孩子常年不见人影,家里的水龙头、电灯泡坏了也没人管。”周川国多次主动上门免费为其维修、检修家电,并与老人建立了长期联系。

如今,周川国每次因有业务走到老人所在的楼栋下,都会上去坐一坐,陪老人聊聊天,次数多了,老人也就把周川国当成了“亲人”,而周川国亦是如此。

“平均算下来,每个月差不多会给社区的五六户困难家庭免费维修、检修家电。”周川国坦言,因为社区居民的认可,经常会遇到忙不过来的时候,这时他就自己花钱从外面雇几个熟手,一起帮忙。

“周师傅不光自己做好事,他还带动父母妻儿一同做好事。”该社区的工作人员刘婷介绍说,周川国因为做事认真,经常帮助别人,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前不久,他也被九龙坡区评为了“九龙好人”。

提到这个称号时,周川国称:“我会一直走下去,尽量帮助更多的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实习生 郑雅文 候嘉欣)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