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正式实施
给殡葬改革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为全国提供沂水范本
为此
各级媒体持续发声
点赞沂水殡葬改革
1
新华社
“齐”心“鲁”力|山东沂水:心系民生福祉 实施文明殡葬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4月3日电(记者杨文)4月3日,《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新闻发布会举行。《规程》贯彻全国全省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立足沂水县殡葬改革工作实际,对殡、葬、祭各环节进行了具体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殡葬改革工作制度体系。
在2019年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工作测评(区县)中,沂水县综合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其中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位列全省第1名的好成绩。“这份荣誉源于沂水县通过实施以惠民礼葬为主的殡葬改革、及喜事新办理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丧事俭办、喜事新办’理念已成为群众行动自觉。”沂水县委书记薛峰说。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沂水县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新实施了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把殡葬服务作为公益产品,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在全国率先对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安葬使用费、墓碑及刻碑费面向城乡所有居民全部免费,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并推行移风易俗,以“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丧事礼仪模式。
三年来,沂水备受关切。2019年11月19日,《沂水县:敢为天下先 创新实施“惠民礼葬”》入选全国改革试点优秀案例。2019年11月28日至29日,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沂水召开,观摩沂水殡葬改革经验,畅谈全国殡葬综合改革之路。
沂水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三个率先、三个全覆盖”(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惠葬”政策全覆盖、率先实现公益性公墓“免费安葬”全覆盖、率先实现“厚养礼葬”服务全覆盖)的殡葬改革有效路径。其中,“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是沂水殡葬改革的精髓。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三为主”:以正面工作为主、宣传引导为主、攻心说理为主;“三不准”: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三严禁”:在不再审批经营性公墓的基础上,严禁镇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严禁制作和销售大棺材,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引导殡葬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同时,引导群众算好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环境账、祭祀账,群众普遍认可,迅速形成了社会共识。
“全民惠葬,不仅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环境压力,节约了土地。”薛峰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4602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5万元,累计节省社会殡葬支出近5亿元,节约土地600多亩、木材2万多方。”(完)
2
光明日报
山东沂水:文明殡葬吹来时代新风
4月3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出炉,殡、葬、祭终于有规可依了。《规程》立足沂水县殡葬改革工作实际,对殡、葬、祭各环节进行了具体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殡葬改革工作制度体系,是沂水县殡葬改革工作一个新的里程碑,对全面贯彻党的乡村治理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规程》自今年4月4日起发布施行,分为总则、惠民殡葬政策、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管理、殡仪馆管理、遗体运输、红白理事会、文明礼葬、文明祭祀、组织保障和附则,共10章46条。《规程》的制定实施,立足沂水县殡葬改革实际和今后发展方向,提炼总结了该县三年来殡葬改革工作的做法,吸收了具体工作中一些好的经验,针对前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坚持问题导向,从殡、葬、祭各个环节进行了具体规范,旨在将殡葬改革上升到制度化、程序化层面,以便于人们长期遵循,并给殡葬改革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沂水县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新实施了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把殡葬服务作为公益产品,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在全国率先对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安葬使用费、墓碑及刻碑费面向城乡所有居民全部免费,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并推行移风易俗,以“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丧事礼仪模式。
三年的时间,沂水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三个率先、三个全覆盖”(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惠葬”政策全覆盖、率先实现公益性公墓“免费安葬”全覆盖、率先实现“厚养礼葬”服务全覆盖)的殡葬改革有效路径。其中,“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是沂水殡葬改革的精髓。在实施过程中,该县坚持“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三为主”:以正面工作为主、宣传引导为主、攻心说理为主;“三不准”: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三严禁”:在不再审批经营性公墓的基础上,严禁镇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严禁制作和销售大棺材,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引导殡葬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同时,引导群众算好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环境账、祭祀账,群众普遍认可,迅速形成了社会共识。
殡葬改革政策得到了当地群众一片叫好声,同时得到了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120余家媒体刊发稿件1000余篇。全国21个省份256多个地区到沂水考察学习。沂水也应邀到省内外作经验介绍三十余场次。2017年8月在云南召开的“全国殡葬工作会议”上,沂水县作为唯一一个县区作了典型发言。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专题刊发了沂水殡葬改革工作做法。山东省两次深化移风易俗促进殡葬改革会议推广了沂水经验,并纳入《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2018年12月入围山东省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提名,被评为2018年中国殡葬业十大新闻之一。2018年12月,在全国丧葬礼俗改革暨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沂水县就举办“追思会”丧礼新模式作了典型发言。沂水殡葬改革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纳入2019年20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方案。临沂市召开全市殡葬改革现场推进会议,推广沂水殡葬改革工作经验。2019年11月19日,民政部传来好消息《沂水县:敢为天下先 创新实施“惠民礼葬”》入选全国改革试点优秀案例。2019年11月28日至29日,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沂水召开,观摩沂水殡葬改革经验,畅谈全国殡葬综合改革之路。
“全民惠葬,不仅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环境压力,节约了土地。”据沂水县委书记薛峰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4602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5万元,累计节省社会殡葬支出近5亿元,节约土地600多亩、木材2万多方。
在2019年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工作测评(区县)中,沂水县喜获佳绩,综合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其中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位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份荣誉源于沂水县通过实施以惠民礼葬为主的殡葬改革、及喜事新办理念深入人心,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丧事俭办、喜事新办’理念已成为群众行动自觉。”薛峰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秋丽、李志臣 通讯员田宝宗)
3
新京报
山东沂水免除丧葬费用含外地人员,年财政预算2000万
新京报讯(记者 李一凡)率先在全国推进殡葬改革、实现“全民惠葬”的山东沂水县, 4月3日对外发布了修订后的殡葬规程,“身后事免费”扩大到非本地户籍人员。
山东沂水县民政局主任科员贾文勇对新京报记者称,两年前政策推行后,出现了交通事故中就地火化亡故者不享受该项政策的新情况,为此进行了修订;“全民惠葬”政策全年预算2000万,推行两年为老百姓节省6亿多安葬费、全县节省800余亩土地,“对比起来,效益更佳。”
山东沂水县于2017年5月启动殡葬改革,率先在全国实现“全民惠葬”的免费政策。受访者供图修订初衷系执行中出现新情况
针对修订章程“将非本地户籍人员纳入免费范围”,4月3日下午,山东沂水县民政局主任科员贾文勇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实施的殡葬免费政策,范围对象的界定不是很具体,从两年推行过程来看,出现了新的情况——在沂水县出现交通事故死亡的案例中,按照当地规定,死者需要就地火化,但涉及很多非本地户籍人士,不能享受该项政策的优惠。
贾文勇指出,此前进行的殡葬改革中,这类人员是需要收费的,修订过程中出现了这种情况,“因为他们不属于沂水户籍,也不在沂水安葬,但是会在我们这里进行火化。”他补充道,后也经领导指示,这项惠葬政策应该具有普及性,覆盖这类逝者,“这次才进行了规程修订。”
新京报记者掌握的一份《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说明》显示,《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于去年12月中旬着手准备。“在《规程》起草之前,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宣传部、民政部、司法局相关同志进行了多次分析研究,确定了基本框架和涵盖的主要内容。并多次广泛征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先后进行了10多次修改”。
问及“将非本地户籍人员纳入免费范围”是否会增加成本支出,贾文勇回应新京报记者称,非本地人选择在异地火化的几率,非常小,主要涉及交通事故死亡案例的比较多,但也是相对较多,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有几十起,“而且结合前期实施情况来看,外地人来沂水安葬的,基本没有。”
官方称,沂水县实施殡葬改革后,去世人员已实现百分之百公墓。受访者供图“政策推行两年,为老百姓节省了6个亿”
贾文勇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项“全民惠葬”政策实施两年来,共惠及了两万五千余人。
针对“全民惠葬”政策财政开支等相关问题,贾文勇进一步向新京报记者称,政策出台前,经过缜密的费用测算,包括逝者的遗体运输费、火化、安葬以及殡仪馆运行、人员工资开支等等,“2017年5月启动时,预算不多,后又追加了预算,相当于是专项资金,累计一年的预算在2000万左右。”
贾文勇还向新京报记者补充道,财政预算感觉数字很大,但是该县有20万人口,“预算的费用是根据人口多少核算的,对比效益,这个钱就花得很值了。”他说,这项政策推行后,为老百姓节省了6个亿,“全县还节省了800多亩土地。”
目前,《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已于3月4日起发布试行。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规程》分为总则、惠民殡葬政策、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管理、殡仪馆管理、遗体运输、红白理事会、文明礼葬、文明祭祀、组织保障和附则,共10章46条。
其中对享受免费政策范围,扩大到在沂水出生、居住、去世等三种情况的非本地户籍人员。
校对 李项玲
4
新京报
山东沂水清明祭扫有温度
传统风俗里,人们会在特定节日追思先人,比如腊月三十、清明节、冬至等。和大年三十的喜庆氛围不同,清明节的祭扫多了几分伤感,特别是受到疫情限制,各地倡导云祭扫的同时,对现场扫墓增加了防疫举措。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同时,山东临沂市沂水县推出的鲜花代替纸扎、村干部代为扫墓等安排让这个清明节有了暖心的温度。
沂水县东跋山公墓。沂水县网信中心供图鲜花寄情让疫情下的清明有了温度
在沂水县东跋山公墓,这个占地50亩的县级墓地依山而建,绿树、花草簇拥着大理石墓碑。
“按照往年规律,公墓的祭扫会出现两个小高峰。”沂水县沂城街道民政所工作人员刘振峰发现,“清明节前两天,大部分是附近村民前来扫墓,清明节放假当天,多为城镇职工。按照今年预约祭扫情况看,清明节当天前来扫墓的市民也要少于往年。”
为确保清明期间祭扫活动有序进行,刘振峰这几天都在东跋山公墓和红白理事会成员一起为扫墓者提供服务。
他发现,“由于前期广泛宣传,今年前来扫墓的家庭都会按要求佩戴口罩,接受防疫检测。总体上,扫墓人数上比往年少50%。”
沂水县东跋山公墓。沂水县网信中心供图东跋山公墓是沂水县“惠民礼葬”的示范性公墓,从墓园选址、建设等各环节,都围绕当地百姓的意愿,进行人性化管理。
在公墓入口处,一束束洁白的鲜花摆放有序,前来祭扫的家庭可以用纸扎免费换取鲜花。
沂水县围绕“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的目标,用暖心的服务,让疫情下的清明节带上了温度。
代祭奠让身在异乡的家乡人安心
从沂城街道往北,不到20公里,是道托镇。在青岛打工创业的刘本营是道托镇刘家上庄村人。
道托镇。沂水县网信中心供图清明节前夕,刘本营收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刘元刚的信息,得知当前家乡疫情防控形势,刘本营还收到村书记发来的线上云祭祀的链接。
在青岛,不能赶回家乡扫墓的刘本营带着女儿在网上为逝去的亲人送上了暖心话,也借着云祭奠的方式,让女儿更多地了解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感情。
不过,家乡人并没有就此简化祭扫。4月2日清晨,书记刘元刚来到刘本营父亲的墓碑前,擦拭墓碑,替远在外地的刘本营尽孝。
代祭奠让身在异乡的家乡人安心创业,类似的祭扫活动让所有刘家上庄村人感到温暖。
文明殡葬落地减轻家属经济负担
沂水县的殡葬改革是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的,经过近3年探索,沂水县文明殡葬各项举措逐步落地。
4月3日,沂水县公布了《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将惠民殡葬政策、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系统化、制度化。
“沂水殡葬改革,不仅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环境压力,节约了土地。”沂水县委书记薛峰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4602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5万元,累计节省社会殡葬支出近5亿元,节约土地600多亩、木材2万多方。”
媒体人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何燕
5
大众网
“惠民礼葬”规程化 全国殡葬改革先驱沂水再添新样板
大众网·海报新闻4月4日讯(记者 王巧 通讯员 庄琳 田宝宗)沂水县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民惠葬”政策全覆盖,公墓建设安葬全覆盖,厚养礼葬服务全覆盖,凝聚形成了“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众志成城”的殡改精神,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全力打造了“惠民礼葬”界的“沂水样本”。4月4日,对殡、葬、祭各环节进行了具体规范的《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正式实施,将为全国殡葬改革提供新的“沂水样板”。
《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分为总则、惠民殡葬政策、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殡仪馆改制、遗体运输、红白理事会、文明丧葬、文明祭祀、组织保障和附则,共10章46条。立足殡葬改革工作实际,《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对殡、葬、祭各环节进行了具体规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注重工作实际,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开展殡葬改革工作中的职责,强化了红白理事会的建设和作用发挥,规范了办理丧葬事宜各环节的具体流程和相关人员的行为,进一步完善了殡葬改革工作组织保障。
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沂水县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新实施了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把殡葬服务作为公益产品,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在全国率先对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安葬使用费、墓碑及刻碑费面向城乡所有居民全部免费,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并推行移风易俗,以“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丧事礼仪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沂水县始终坚持以正面工作为主、宣传引导为主、攻心说理为主的“三为主”,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的“三不准”,在不再审批经营性公墓的基础上严禁镇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严禁制作和销售大棺材的“三严禁”原则,通过疏堵结合的办法,引导殡葬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引导群众算好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环境账、祭祀账,群众普遍认可,迅速形成了社会共识。
三年的时间,沂水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惠葬”政策全覆盖、率先实现公益性公墓“免费安葬”全覆盖、率先实现“厚养礼葬”服务全覆盖的殡葬改革有效路径。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惠葬”政策全覆盖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沂水县把殡葬服务作为民生重要公益项目,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墓碑及刻碑费全部免除。将遗体运输车辆进行规范统一管理,将普通火化炉全部升级为高标准环保火化炉,将县殡仪馆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运行费用和职工工资由县财政兜底,骨灰盒统一采购,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享受到一样的殡葬服务,“既不输在起跑线上,也不输在终点线上”。2017年5月10日至2020年4月1日,沂水县共火化25289具,公墓安葬24602人。
在全国率先实现公益性公墓“免费安葬”全覆盖
沂水县将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殡葬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就近就便、相对集中”的原则,由县国土、林业、规划、民政、财政等部门组成规划选址审核小组,对全县公益性公墓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小墓型、高密度、园林化”要求,以乡镇为建设主体,县乡财政资金全额保障,集中力量打了一场为期50天的公墓建设攻坚战,共建成公益性公墓110处、墓穴8.5万个,基本满足了全县群众10年的殡葬需求。
沂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致全县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一封信》、《致全县人民的一封公开信》,发挥党员干部和企业家的模范带头作用,与群众算好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安全账、环境账、祭祀账“六笔账”,疏堵结合,积极宣传引导群众到公墓安葬逝者。对部分一时难以转变思想的群众,由镇村干部和村红白理事会靠上做逝者亲属的工作,有的乡镇领导带着花圈参加群众的丧礼,到墓地为逝者鞠躬,用实际行动感化群众,让每位逝者都有一处“安身之所”,体面有尊严地走好最后一程,实现了新逝人员100%进公墓安葬。
在全国率先实现“厚养礼葬”服务全覆盖
从2018年7月1日开始,沂水县全面推行了“追思会”模式,由乡镇干部主持,村支部书记致悼词,红白理事会全程服务,群众丧礼政府办,完全取代了旧葬俗,整个过程在30分钟左右,既简单又不失仪式感,充分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亲属的安慰。至2020年4月1日,沂水新去世15518人,有13192人举办了追思会,全县“追思会”模式采用率达85%以上。沂水县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始终位于全省前列,2019年位列第一名。
沂水县的殡葬改革,体现了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三个精髓”,减轻了群众负担,革除了殡葬陋习,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7年8月,在云南召开的“全国殡葬工作会议”上,沂水县作为唯一一个县区作了典型发言。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专题刊发了沂水殡葬改革工作做法。山东省两次深化移风易俗促进殡葬改革会议推广了沂水经验,并纳入《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2018年12月入围山东省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提名,被评为2018年中国殡葬业十大新闻之一。2018年12月,在全国丧葬礼俗改革暨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沂水县就举办“追思会”丧礼新模式作了典型发言。沂水殡葬改革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纳入2019年20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方案。2019年11月19日,《沂水县:敢为天下先 创新实施“惠民礼葬”》入选全国改革试点优秀案例,这是全市唯一。2019年11月28日至29日,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沂水召开,观摩沂水殡葬改革经验,畅谈全国殡葬综合改革之路。
《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是贯彻全国全省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沂水县殡葬改革工作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沂水县殡葬改革工作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全面贯彻党的乡村治理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6
齐鲁晚报
7齐鲁晚报
“身后事”政府买单三年省了六亿元丧葬费
沂水县推行殡葬改革,建立了多处公益性公墓。 2017年5月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赴沂水采访,刊发了“殡葬改革沂水样本调查”。临沂市沂水县自2017年5月起推行全民惠葬,至今已近3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赴当地采访得知,按照户均减负2.5万元测算,该政策实施后,三年来累计为当地群众省下6亿多元丧葬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邱明 通讯员 田宝宗
免费殡葬政策“扩容”
4月3日,《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经过十多次征求意见、修改后向社会公布,于4月4日实施。对比2017年出台的免费殡葬政策,享受免费殡葬的群体较之前的沂水户籍,扩大到在沂水县出生、居住、去世等3个群体。
2017年5月,沂水县委、县政府推出全民惠葬政策:对具有沂水户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全部免除,逝者统一安葬在公益性墓地,相关费用由县财政承担。
2017年5月底,记者在沂水县多个村镇走访期间,时任许家湖镇党委书记的刘健铭曾感叹,老人去世后子女圈地占坟、大操大办、攀比成风,如果不改,保住耕地红线的底线可能都要受影响,更谈不上移风易俗。以沂水县城往西北15公里的解家官庄为例,当年记者在那里看到,村庄几乎被土坟包围。
为让村民把新去世的老人安葬到公墓,村里反复做说服工作。后来,村会计、老支书把各自去世的母亲相继葬到公墓,带头示范,村民才接受了这个新政策。
2020年4月2日,记者再次来到解家官庄,当年看到的坟茔仍在,但没有再添新坟的迹象。“这3年村里有26人相继去世,全都进了公墓。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公墓,村外还得再添26个坟包。”解家官庄党支部书记田凯介绍,一座坟茔占地10平米,26座就是260平米。而解家官庄人均耕地只有0.85亩,260平米意味着占去了一口人一半的口粮田。
“殡葬改革刚实施时,我们预计第一年七成新逝人员进公墓就不错了,没想到年度统计结果达到了百分之百。”沂水县民政局主任科员贾文勇认为,这个成果归功于政策思虑周全,比如不搞一刀切,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
已建成公益公墓百余处
目前沂水县境内已建成公益性公墓110处,截至2020年4月1日,先后有2.5万多名逝者家庭享受到丧葬费全免服务。按传统丧葬每户花费2.5万元测算,已累计为上述家庭节省丧葬支出约6.25亿元。
贾文勇介绍,殡葬改革后逝者身后事全免费,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殡仪馆运行、公墓建设及维护,除了换来为民节省大笔资金,还换来节约土地800余亩、木材2万多方,这笔账远超预期。
步入身后事全免费时代,沂水县提出“厚养礼葬”,厚养是倡导老人在世时子女妥善照顾,不要等老人去世后再大操大办。
首批建成公益性公墓的解家官庄,为推广“厚养”理念,村里出钱成立居家养老服务队,雇6名村民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督促、引导子女尽孝。目前,服务队已发展到24人,服务对象也拓展到全村75岁以上老人。
沂水经验先后被农业农村部、民政部列入殡葬改革优秀案例。2019年11月28日,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沂水县召开。
4月3日,《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向社会公布,于4月4日实施。
对此,贾文勇介绍,2017年免费殡葬政策出台后,遇到一些个例,比如外地老人随在沂水工作的子女居住,在沂水工作的外地人因故去世,途经沂水的外地车辆发生致死车祸等,需要就近火化。《规程》明确对上述人员同样给予免费殡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