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铜梁城区兰亭别院小区,市民叶琼拿出智能卡扫描后,将分好类的生活垃圾分别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里,卡上立马显示出垃圾的重量和积分。“小区安上智能化垃圾分类桶后,经过简单培训,我们都能自己操作投放,还能领取奖励的矿泉水、垃圾袋等生活物品。”叶琼说。
目前,铜梁区28个镇街、300多个村(社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现了全覆盖。
“一个箱”变“四个桶”
在淮远丽景小区,一位居民将纸板、塑料瓶和果皮分别投放到相应的箱桶里。“小区物业公司安排了专人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他们既负责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指导居民准确分放,同时还要做好分类垃圾的处置。”物业公司负责人说。
在西郊绿道边的巴川街道玉皇村,道路两旁花草簇拥,农家房屋干净整洁,公路边和院落里崭新的垃圾桶摆放得整整齐齐,村民将分好类的干湿垃圾倒进不同的桶里。村里还配套建起了阳光堆肥房,农家产生的果皮、菜叶、剩饭、秸秆等通过堆沤,变成有机肥还田。
“从2019年开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坚持‘多个试点作示范、全区机关走在前、城乡并进共推进、分步实施显成效’的工作思路,细化职责,打表推进,强化考核,将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纳入了铜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重要内容。”铜梁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张光文介绍。
如今,行走在铜梁的城区和乡村,无论是干道、公园、广场,还是车站、社区、庭院,垃圾分类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两格、三格、四格垃圾箱桶有序摆放,不时可见市民将分类垃圾投入不同的箱体。
宣传示范掀起新风尚
这几天酷暑消退,在明月广场,一群大妈正跳着健身舞。当被问及是否知道垃圾分类时,“晓得!晓得!居委会又是培训,又是示范,我们都按照组长说的办!”大妈们七嘴八舌回答道。
正街社区党委书记郑淮平介绍说,社区通过多角度多层次面向居民、沿街商铺经营者和物业管理人员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科学分类方法,引导市民逐渐养成绿色环保文明的生活习惯,增强了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铜梁区各中小学将垃圾分类列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垃圾分类知识编入了教材,进入了课堂,逐步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
各机关单位积极开展以“垃圾分类我先行,引领时尚当先锋”主题党日,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并带头开展垃圾分类。遍布铜梁的少云志愿者们也主动做起了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宣传者和践行者。“过去嫌麻烦,时下成习惯,经过大力宣讲和示范引导,铜梁掀起了垃圾分类的文明新风尚。”铜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兰说。
垃圾分类体系初步形成
餐厨垃圾过去是令人头痛的难题。而今,每到清晨,一辆辆餐厨垃圾专用车穿行在铜梁大街小巷,把一个个饭店、酒楼、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收集殆尽。
“我们通过购买社会专业化服务,组建城镇餐厨垃圾收运一体化队伍,今年1—8月累计收运餐厨垃圾9800多吨,基本实现了应收尽收。”铜梁区城管局环卫所负责人向焱说。
在庆隆镇,一个总投资约7.6亿元、一期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预计2021年6月建成投用。投用后不仅能将铜梁城乡生活垃圾一网打尽,还可以变废为宝,产生清洁能源。
截至今年8月,铜梁区财政投入2300余万元生活垃圾分类所需专项经费,完成城区及2个街道、19个行政村,共计8万余户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设工作。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赵武强 张浩
(责编:陈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