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高管信息头条刊发
《以极致思维把全民惠葬改革进行到底——沂水持续深入推进殡葬改革调查》,
对沂水殡葬改革进行深度报道。
以极致思维把全民惠葬改革进行到底——沂水持续深入推进殡葬改革调查
新华社信息济南讯 从“厚养俭葬”到“厚养礼葬”,一字之差,体现了更深的认知程度和更暖的政策温度。近两年来,临沂市沂水县启动实施殡葬全免费改革。目前,这项改革措施以不断演进升级之势,在全县蹄疾步稳推行,已有13750户家庭享受了这一政策,新去世人员100%进了公墓。全国先后有21个省份170多个地市到沂水考察学习殡葬改革工作经验。
沂水县委书记薛峰说:“殡葬改革犹如烫手山芋,最大的考验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但作为‘一把手’,不能畏难,不能做‘太平官’,难时更要显担当、敢作为。殡葬改革看似只是单项改革,但背后却是一笔民生大账。特别是在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向最难处开刀改出“全国样板”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点和难点。沂水县调研发现,70%-80%的陈规陋习集中在殡葬这个环节,比如逝前修坟、骨灰装棺再葬、乱埋乱葬和丧事大操大办现象等。对这些陈规陋习,大多数群众都不认可,但囿于传统观念和碍于情面,不得不“随大流”。沂水决心通过党委政府的引导,办成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了的事,逐步改变殡葬陋习,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沂水在积极落实上级各类民生政策、解决群众“生老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行“殡葬全免费”政策,彻底解决群众“逝有所安”的问题,形成民生保障的完整闭环,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经过一年八个多月的实践检验,这场变革可谓取得“完胜”——这项惠及广大民生的改革获得了当地群众普遍支持。如今,“厚养礼葬”在沂水蔚然成风,逝后入公墓已由规定性动作转化为村民的一种自觉行动。2018年5月26日一大早,沂水县诸葛镇金岭公墓就聚满了人。大家神情肃穆、整齐地站成一排向面前的墓碑鞠躬致意。这天,诸葛镇下梭峪村主动将该村老公墓林里的65座老坟集体迁入了金岭公墓。据梭峪总支书记徐增强介绍,下梭峪村黄桃、麻椒、苹果等林果资源丰富,三块老坟地腾出的12.1亩土地将建设林果交易市场,为美丽村庄建设、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腾出发展的新空间。殡葬改革是对几千年来陈规陋习的一场革命、一场挑战,也是公认的全国性难题。“为何沂水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沿袭数千年的殡葬体制?因为这既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需要,也是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的需要。要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我们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薛峰说。
向最难处开刀,沂水殡葬改革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样板”。2018年中国殡葬业十大新闻发布,沂水殡葬改革成功入选。2018年12月6日至7日,全国丧葬礼俗改革暨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座谈会在陕西省大荔县召开。会上,山东省沂水县作了典型经验介绍。2018年12月16日,沂水县殡葬改革荣获山东省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提名奖。2018年12月17日,临沂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临沂人物和最具影响力事件发布,沂水县全民惠葬改革入选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从“厚养俭葬”到“厚养礼葬”
“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平凡而朴实,勤劳而善良的张世叶老人……”2018年5月9日上午,沂水县杨庄镇孙家坡村享年71岁的张世叶老大娘去世了。伴随着低沉庄重的丧乐,在该村身着“绿马甲”制服的红白理事会成员的主持下,一场简约而又不失隆重的丧事举行完成。
在这场葬礼上,所有的亲朋好友一律不再披麻戴孝,由全镇统一购买白花和黑纱分配到各村红白理事会,免费给逝者家属使用,用后收回,循环利用。以往的纸扎、烧纸和“泼汤”等现象也由文明告别仪式替代,红白理事会成员致悼词,介绍逝者的生平,亲朋好友一起默哀三鞠躬。随后,逝者的骨灰被安葬在镇级公益性公墓——永祥园公墓内。整个葬礼办理完毕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简单朴素而又不失隆重。
为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把改革推向深入,沂水县在“厚养俭葬”的基础上,从2018年4月份开始探索实施以“厚养礼葬”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丧事礼仪模式,在全县推广以“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
沂水县确定乡镇下设的工作片、村“两委”、村红白理事会为“追思会”的工作主体。群众去世后,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必须第一时间到场。“追思会”由乡镇工作片书记或其他乡镇干部主持,机关干部、退休人员、村“两委”干部、老党员、百岁老人等去世后,要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亲自主持;村支部书记或“两委”干部致悼词,宣读逝者生平;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搞好逝者亲属的组织、现场布置等服务。为确保改革质量,全县组织召开了由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工作片干部、村“两委”干部、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参加的培训会议,统一思想、部署任务,对举办“追思会”的具体流程进行了培训。各乡镇分别与工作片、村“两委”、村红白理事会签订责任书,每例安葬都要有乡镇工作人员、村“两委”干部和村红白理事会人员到场,仪式全程要留好视频影像资料。
为确保仪式规范庄重、便于操作,由沂水县文明办、民政局按照逝者年龄、性别、自然死亡或非正常死亡等情况,分别拟定了统一规范的悼词和主持词模板;由各乡镇配备举办“追思会”仪式需要的录像设备、音响设备和哀乐,制作部分白底黑字带有“追思会”字样的会标条幅,统一购置一批白花、黑纱、孝牌等丧葬服务用品,免费为逝者亲属提供。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对新去世人员,由乡镇、村和红白理事会靠上,做好逝者亲属的思想引导工作,为逝者举办好“追思会”。在此过程中注重宣传引导,但决不搞强制。“追思会”时间简短、仪式感强,还为逝者亲属节省了费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推广以来,沂水县共举办“追思会”4062场,90%以上的逝者家庭自觉自愿地采用了新的丧礼模式。
以极致思维持续优化
把惠民改革进行到底
薛峰认为,“追思会”丧事礼仪的普及,使沂水县在整个县域范围内统一了丧礼模式,实现了由葬法改革向葬礼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由“厚养俭葬”向“厚养礼葬”的进一步提升。沂水把开展丧事礼仪改革作为深化提升殡葬改革的突破口,对丧事礼仪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既做到丧事俭办,又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
一方面,改革进一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追思会”由乡镇工作片负责同志代表政府全程主持,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逝者亲属的莫大安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爱。目前开追悼会在干部身上是比较普遍的,但为普通群众开追悼会的并不多。沂水整县制全面推行“追思会”,也是首开先河的创新之举。与此同时,改革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去世后,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到逝者家中办“追思会”,这个过程,也是联系群众入户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几句安慰的话,甚至化解了个别群众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改革永远没有终点。从“厚养俭葬”到“厚养礼葬”,沂水县秉承极致思维,持续把这项惠民改革引向深入,带来多重启示:一是殡葬改革必须顺民意而为。殡葬改革实质上是一场群众思想的革命。沂水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不搞行政强制命令,运用“殡葬全免费”政策这一经济杠杆手段,发动群众、引导群众,让群众逐步认可接受。
二是殡葬改革必须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殡葬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需要党委政府的系统谋划和强力推动。一年多来,沂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有了为改革担当、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再难的事也能办下去。
三是殡葬改革必须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容不得丝毫自满懈怠。薛峰说:“沂水县继续把巩固提升殡葬改革作为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将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勇气,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将殡葬改革进行到底,真正打造成经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沂水样本’,为当地老百姓做出一点贡献,为国家殡葬改革大局提供有益借鉴。”
(庄琳田宝宗、新华社分析师任腾霄)